情志调理【视频】
生老病死取决于“吃”、“睡”、“志”
七情太过影响人的寿命。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志。这七种情志的变化与脏腑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简单来说“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假如一个人长期受到精神刺激或遭受到突然而又剧烈的精神创伤,很容易引起体内阴阳气血失调,进而导致脏腑功能紊、疾病从生,早衰也会提前而至。
情志和饮食是导致人身体早衰的比较重要的外因因素,当然除了这两点之外,还包括缺少锻炼、过度劳累等,这些还是比较好理解的,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影响到寿命的内因。我们可以将其归为六个因素:
一、阴阳失衡
《黄帝内经》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从生理病理的角度来看,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全依赖于体内的“阳气”和“阴精”的协调一致,如果阴阳失衡,出现阴阳偏盛偏衰的现象,就会导致疾病,引起衰老。从另一方面来说,调节阴阳也能有效地抵抗衰老。
二、心脏衰老
《黄帝内经》认为“心主血脉”,也就是说心主血,血行脉中,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具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以营养全身的功能。如果一个人的心气不足,心血亏少,就会影响到血脉的运行,进而影响到神志功能,从而加速衰老。
三、肝脏衰老
人体的早衰还与肝脏有着密切的关系。肝有两个重要作用:是肝藏血,具有贮存和调节血量的作用;二是肝主疏泄,关系到人体气机的调畅。而气机的升降出入如果失常,人则会衰老,甚至死亡。
脾虚可能会引发
1. 心、脑供血不足: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也就是气血的源头,如果脾虚长期不解决,势必会导致气血亏虚,从而引发心、脑供血不足,出现心悸心慌、头晕乏力等症状;
2. 免疫力下降:脾虚则气血化生不足,“气”是抵御外邪重要的精微物质,如果气血亏虚,极易导致免疫力下降;
3. 胃肠疾病:脾虚运化不利,极易导致胃肠病症,如胃炎、肠炎,出现胃胀、消化不良、便溏、便后不爽等症状。
脾虚调理方(视频)
药食同疗之食补方:茯苓15克,芡实15克,山药15克每天三味食材浸泡20分钟,大火烧开小火煎15分钟,早晚各一碗,可当主食吃。
四、肺脏衰弱
肺主气,而且是全身之气,它不仅是我们主要的呼吸器官,还可以将这种呼吸之气转化成全身的正气、清气,从而将气舒布到全身。另外,《黄帝内经》还提到“肺朝百脉,主治节”,既然百脉都朝向于肺,假如肺气衰,全身的机能必然就都会受到影响,衰老也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
五、肾阳亏损
《黄帝内经》将肾看作是人的“先天之本”,肾阳更是人体强弱寿夭的关键因素,它的盛衰,决定着我们的身体是强壮还是衰弱,寿命是长还是短。如果肾阳亏损,身体衰弱,自然人的寿命期限也会相应地缩短。
肾阳主宰着寿命的长短《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指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 则折寿而不彰。”意思是说,人身上的阳气,就好像天上的太阳﹣ 样,决定着人的寿命。我们体内的五脏也有自己不同的阳气,其中, 肾的阳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每个人的肾阳都是有限的,一般情况 下,肾阳可供人体使用一百年左右,这也是人的自然寿命。肾阳是逐渐发育的,是一个从弱到强,又从盛到衰的演变过 程。对于这一过程,《黄帝内经》中有相关的论述,《灵枢·天年》 中说:“人生十岁,五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百岁,五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文中所说的五脏之气,实际上就是不同的阳气。肾的阳气是五脏之气工作的动力,所 以,五脏之气的盛衰规律,其实也反映了体内肾阳的变化规律。在 《素问·上古通天论》中,还有关于肾阳的较为详细的描述,也就是“女七男八”的规律,在这里我们不再做过多的解释。当人处于儿童时期时,身体的发育最快,肾阳在此时也是逐渐 变强的时候。等到了成年,人体发育完全后,肾阳也达到了一生中最强盛的时期。成年之后,肾阳就会逐渐变弱,人也会步入老年, 最后,肾阳衰竭,人的生命也就结束了。所以,在中医理论中,肾阳决定着寿命的长短。
既然肾阳的有无,主宰着人的寿命,决定了人的生死,那么, 我们怎样才能避免肾阳的减少,或者说让肾阳衰减得慢一些,从而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令人失望的是,目前我们并没有办法让肾阳永远保持强盛,原因在于肾阳是能量的聚集,当它达到最大值之后, 自然会逐渐衰减。这就好比太阳在早晨升起,地面上的温度开始上升,到了中午,热量达到最大值,然后过了中午,热量逐渐降低,最后太阳落山了,温度也随之到了最低值。不过,尽管我们无法让肾阳永远保持在“年轻”的姿态,但是却可以减缓它衰减的速度, 从而实现延年益寿的目的。大家知道,和尚、僧侣中高寿者有很多,他们为何能如此高寿 呢?和尚通常不娶妻室,根据中医的理论,“肾精”少泄能够防止早衰。《黄帝内经·素问》中认为,肾为五脏之本,养生之道须重养肾。肾阳足,则纳气大,才能健身益寿。所以,和尚的寿命相对较长。另外,和尚平时都会坐禅、念经,这也是他们一天中的主要工作,这样的生活可以让人达到清心寡欲,与世无争的境界,静而不动的生活方式,本身就会让阳气消耗得慢,再加上和尚的心态较好, 寿命自然也就更长了。当然,和尚长寿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饮食、居住环境等,在 此,我们主要针对的是肾阳衰减来进行讨论。
六、精气虚衰
精是构成人体和促进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基础,气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和动力,为生化之根。所以,任何损伤精气的内外因素,都会加速身体衰老、缩短寿命。
肾精亏虚可能会引发的病症
1. 脱发、白发:肾之华在发,肾精亏虚长期不解决容易引起脱发、白发等情况;
2. 健忘: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肾精亏虚长期不解决容易引起髓海空虚,从而导致健忘;
3. 耳鸣:肾开窍于耳,肾虚长期不解决容易引发耳鸣的情况;
4. 骨病:肾主骨,肾虚长期不解决容易导致骨质疏松(仅仅补钙难以解决)、风湿骨病(风寒湿邪趁虚而入)、骨刺;
5. 心脑供血不足:湿为阴邪,肾虚湿盛,抑制清阳上升,气血不能正常上供心脑,则容易导致心脑供血不足;
6. 牙齿松动:牙齿为“骨之余气”所化生,肾虚长期不解决容易引起牙齿松动,出血;
7. 早衰:肾为五脏六腑之根本,肾虚长期不解决会加速人体衰老,女性提前绝经、皮肤松弛暗沉;男性性功能下降;
8. 腰椎疾病:“腰为肾之府”,长期肾虚不解决容易引发腰椎疾病;
9. 肠胃问题:湿气长期沉积在下焦,容易影响肠胃正常蠕动,出现便溏、便后不爽的情况。
湿热体质调理【视频】
https://b.idenggaoeg.com/10-5/1OeYtlusw
湿热体质调理【视频】
https://b.idenggaoeg.com/10-5/1OeYNfULf
挖出体内的“定时炸弹”【视频】
https://b.idenggaoeg.com/10-5/1OoIRiC5D
失眠、肠胃等调理【视频】
https://b.idenggaoeg.com/10-5/1OoIYJqFS
颈椎、便秘、关节、骨科等调理【视频】
https://b.idenggaoeg.com/10-5/1OoJ74Syl
【调养结合】
人分九种体质,养生也要因人而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自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 人。就养生而言,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是不同的,所以需要针对 自己进行个性化养生。中医一贯重视对体质的研究,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成书的《内经》里,就对体质学说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比如 《灵枢》中的《阴阳二十五人》和《通天》,就提出了两种体质分类方法。在《素问·异法方宜论》里还指出,东南西北中五方由于地 域环境气候不同,居民生活习惯不同,所以形成不同的体质,易患不同的病症,因此治法也要随之而异。现代人将体质一共分为九种,除了健康的平和体质外,剩下的八 种都属于不良体质。它们分别是阴虚体质、阳虚体质、气虚体质、 血虚体质、阳盛体质、痰湿体质、血瘀体质、气郁体质。因此,我们不能一方千人,而要一人一方、千人千方。
九种体质调理辩证【点开查询】
三分在药七分在养。有病要治更要养人们常说“三分治,七分养”,这一句民间谚语是很有科学道理的。在生病之后,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看医生,拿着医生开的药方,如获至宝,然后谨遵医嘱,小心地按照医生的吩咐,饭前或者饭后去吞咽那些味道奇怪的东西。但“是药三分毒”的道理又是尽人皆知,我们更多时候对于病症的恐惧远远超过了对药物毒性的恐惧。与其患病后依赖医、药,倒不如开始提早保养好身体,让自己少生病,甚至不生病。
《黄帝内经》中说“上工治未病”,是说高明的医生能够预防疾病,而预防的方法就是“养生”,学会养生才能“百病不扰”。生病后如果用药只有三分的作用,另外的七分保养比药的作用更加重要。在这“七分”中,其中的一分是心态,也就是说患病后要有战胜疾病的勇气和毅力,于急躁或者自暴自弃、疑神疑鬼都会加重病情,干扰药物治疗。尤其是在中医治疗的过程中,抱有信任的心理,这样药物才会真正发挥作用。另一分是饮食,中医治病讲究饮食禁忌。在服用中药的期间,需要忌食鸡、虾、腌制食品和海鲜。忌口的道理很简单,疾病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那就是炎症,两个火字相叠就是炎字,那些忌口的食物都具有助火性热的作用,尤其是盐可谓是化学助燃剂,所以应少吃。而且,患病后病灶部位都存在微循环功能障碍,盐吃多了不利于对病灶的修复。七分养中最主要的是睡眠,占到五分的比重。白天的时候,人体主要以分解代谢为主,晚上睡眠后则以合成代谢为主。身体的康复有赖于组织的修复,如果不好好睡觉,心里胡思乱想,疾病治愈起来就变得很困难。现代医学也证实,人在睡眠状态会释放内啡肽,能够调整神经内分泌功能,帮助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从而促使疾病的痊愈。动物不像人类有医生治疗,它们在生病后就会变得特别好睡觉,这是为了提高身体的自愈能力。现代人常常忽视人体的自愈能力,一有病就吃药,诸多的化学物质搅乱了人体的代谢,身体本能的自愈力下降了,所以有些人的疾病就是治不好!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还在于个人,因为他们不懂得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三分靠药,七分靠养。”
非特殊说明,本博所有文章均为博主原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ezhubi.com/organ.htm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