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是如何进入人体的?
皮肤是身体的第一道防线,寒气要进入身体首先得从皮肤进入,所以当我们受寒气入侵时第一反应是皮肤起鸡皮疙瘩,其实这就是皮肤的防御反应,皮肤毛孔强烈收缩即出现鸡皮疙瘩,目的就是不让寒气入内。
这个时候我们要加衣保暖或者运动生热来抵挡。
当寒的力量超出皮肤抵御能力时,首先受伤的是肺气。
因为肺主皮毛,皮肤上出现任何问题都由肺来管,通过皮肤入侵的病邪最先伤害也是肺。
所以皮肤上的疾病如皮肤瘙痒,皮疹,痘痘等都要从调理肺入手。
我们受了寒气首先会出现打喷嚏、流涕,也有人一受寒就拉肚子。
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开窍于鼻。
打喷嚏和流涕也是身体的一个自我保护动作,想把寒气排出去,也是告诉身体有寒入内了,需要帮助。
所以这个时候要做好保暖工作防止更多的寒气入内,同时可以喝点姜汤散寒。
西医治疗感冒看到流涕了,认为是鼻腔粘膜扩张,分泌物增加所致,所以会开一些收缩血管的药止住鼻涕,这样 做症状是缓解了,但是体内的寒气还在。
所以很多孩子感冒后吃西药好了,但很容易复发,少则一个月一次,多则一个月2、3次,原因就是由于体内的寒气一直没除。
当肺气受损害后,如果不帮助它把寒气散除,就会影响到肝,因为肝属木,肺属金,金克木,所以肺会影响到肝,肝主筋。感冒严重了会出现全身乏力,这就是肝受影响的表现。
肝受伤还是没得到调理时会影响到脾,因为脾属土,肝属木,木克土,所以感冒进一步加重出现了肌肉酸痛,这是脾受影响的症状,因为脾主肌肉、四肢,脾虚的人肉很松垮,脾虚容易有眼袋也是因为下眼睑的肌肉松驰所致。
身体内的五脏六腑是息息相关的,一个脏受伤就会连环影响到其他脏腑,这与阴阳及五行相生相克有关。
有些人感冒会引起心脏病,在西医最常见的就是病毒性心肌炎,这就是脏腑受损后的连锁反应。
那为什么有些人受了寒很容易就恢复,而有些人迟迟不好或反复发作甚至引起更严重的疾病?
这和每个人的体内的阳气有关。
阳在人的体表,是保护身体不受外界病邪入侵的。阳气足,身体就健康不容易生病,阳气不足会容易受病邪侵略而得病。
哪些行为容易损伤阳气?
1、熬夜
因为晚上属阴,是阳收藏的时机,如果晚上不休息,阳不能得到很好的收藏,过多地被消耗,就会导致阳不足。
2、冷饮
生冷的食物进入体内时需要热量来进行加热才能被人体吸收,所以经常喝冷饮白白浪费能量消耗阳气。
3、露脚踝
近几年开始流行穿露脚踝的裤子,是一种年轻人的潮流,如果是春夏问题不大,但是冬天露脚踝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寒从脚起,寒气最容易通过脚踝的几个重要穴位进入体内,会损伤到阳气。
4、晚上和冬天剧烈运动
晚上属阴,是阳应该收敛的时候,这时候剧烈运动不利阳藏,早晨阳气升发时,我们可以做运动,顺应阳气升发才有利于健康。
中医认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所以春夏可以多运动,冬天要藏,不要做剧烈运动,不要出太多汗,否则也是损伤阳气的。
5、滥用西药
现在国家领导人认识到了西药的副作用,开始控制西药特别是抗生素的使用。
因为西药属于人工合成,性属寒湿,多服容易损伤脾胃阳气。
为什么西药大多要饭后服用,很多西药对胃都有刺激性。
输液等于直接拿凉水灌身体内,对心阳损伤很大。
另外很多西药的说明书会表明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或禁用,因为西药进入体内需要肝肾解毒才能被排出,而且排出往往不彻底,对肝肾的损伤虽然不至于伤命但长期用对健康伤害是很大的。
保护我们的阳气就等于保命
当阳气不足时寒容易进入身体,寒主凝,寒在身体各个部位停留就会产生各种瘀堵的症状。
1、经络不通的症状
寒在身体表面时,会导致经络不通,出现肩颈痛,腰痛,关节痛,肌肉酸痛等表现。
2、血管不通的症状
寒会引起血液流动减慢,血管内的垃圾不容易被排出,会瘀积在血管中出现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甚至出现脑溢 血,很多人以为脑溢血是因为热的原因,其实不是的。
我们的血管就象自来水管一样,什么情况下自来水管容易破裂?
大家都知道是冬天气温寒冷时管道容易爆破。
所以脑溢血的病人有经验的中医师用的就是温热散寒的药,如果用寒凉药不但止不住血反而会加重病情。
3、结节、肿瘤
一切的结节和肿瘤都是寒引起,寒让血液循环减慢,毒素排出受阻,长年累月就会堆积在内脏器官,出现实质性的异物,比如子宫肌瘤就是因为宫寒,导致经血不能顺畅排出,瘀堵在子宫内形成。
所以中医治结节、肿瘤就会用活血化瘀,温热散寒的药来治疗。
当阳气不足时寒气容易进入,那我们阳气不足的最常见表现为2个症状:
1、怕冷
怕冷是阳气不足最常见的症状,当身体出现怕冷的症状时,我们就要开始补阳,可以吃一些温阳的食物如生姜、红糖、羊肉等,也可以开一些温阳的中药调理。
2、四肢不温
正常人的脚底和手心是热的,四肢在身体属于阳,头是阳中之阳,所以最冷的天头部露在外面也没事。四肢的阳是由肺气来供应的。所以孩子感冒时肺气受损,传达到四肢的热量就会减少。家长只要摸孩子的手心和脚心就知道感冒重不重。如果手心、脚心冷,感冒就严重,有可能已经出现发烧了,烧越高手心、脚心越冷。
现在很多人脚怕冷,因为久坐损肾阳有关。所以当出现四肢怕冷时就是亚健康的开始。亚健康虽然是现代出现的名字,但其实西医没有亚健康概念,因为西医除了病人就是健康人,也没有药来治亚健康。现代文明病就是亚健康。所以凡是检查时没毛病的西医都建议观察,其实仪器能查出的都是疾病的晚期了,早期根本检查不出来。但中医不仅治已病,还可以治未病,身体有小问题但没形成疾病时就可以判断出来,当身体出现一些症状时中药可以调理,就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因此,健康的身体需要平时在生活饮食起居上注意保护好我们的阳气,同时当身体出现阳气不足或者寒气入内时要及时调理,把寒赶出去,把阳补回来,比如吃汤药、艾灸等都是散寒,补阳比较好的方法。
归根结底,其实世界上就“风、寒、暑、湿 ”四种病。
什么脑瓜疼、肚子疼、各种乱七八糟的病,皆源于这4个字……它们之间相生相克。
另外,身体所有的问题都跟寒有关。如果你特别去调查一些长寿老人,其实避寒就暖才是他们最大的优势,才不是什么长寿粥、红烧肉之类的。寒主收敛,仔细想想,当下的饮食结构,空调、冷饮,都在增加寒敛的这种力量。
有寒就有湿。湿可以和寒、热、暑、风等任何一个结党营私,狼狈为奸。寒和湿更是兄弟。积寒、湿气都有特定的部位,这个部位一定要知道,知道了才能很好的把它给牵出来。
1、湿气藏在“大象腿”里
好多人深有体会,年轻的时候,腿还是比较修长的,到了中年后,“大象腿”就出来了,以为是发福了,其实是寒湿都积聚在了腿上。腿是一个储藏的器官。年轻时储藏血液。岁数大了,腿没有充足的血液储藏,就只能储藏寒湿这些废物了。
湿为重浊有质之邪,在身体里往往向下走,类水属阴,人体下部亦属阴,同类相求,故湿邪为病,多易伤及人体下部,如水肿、湿疹等病多以下肢较为多见。
肺虚、脾虚、肾虚都可导致水肿,但脾虚导致的水肿尤其体现在腿。因为脾运化水湿,小腿是脾经的主要阵地。如果你小腿肚发酸发胀、双腿乏力、下肢水肿,那多是水湿聚集在这里的表现。
2、寒气藏在赘肉里
积寒有特定的部位,首先是在后背,其次从臀部往下,一直到大腿、膝腘窝。我们说“背薄一寸,命长十年”,背仅有一层薄薄的肌肉御寒,大椎穴更是寒气的重要入口,后背侵入寒气后会自动累积脂肪御寒。看似是脂肪,其实尽是寒湿。
臀部如果不结实,那它聚的也是寒气,因为臀部处在人体躯干部最低位置,又临近盆腔,是很容易出现寒湿停聚的。
大腿很粗的也多是寒气。上肢有了寒气,寒凝血滞,把腿上的能量阻隔住了,大腿上的能量就不能形成良好的循环。
长溃疡、长痘痘,高血压,但是两脚冰凉,这就是身体寒气重但发生阻隔的现象,积热憋在里面,没有出路,只能往上走,因为往上比较顺畅,所以热都在脸上发了。
3、艾灸后水湿都去了哪里?
体内寒湿重的人,用艾灸这个方法非常对口,灸后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脸色和皮肤,都开始一点点变得干净、通透,其实就是水湿的颜色下去了。还会出现排气、打嗝变多,大小便增加,原来舌苔腻,舌边有齿痕,也会慢慢消褪了。
这个水湿去哪儿了呢?一个就是通过排汗排出去了,艾灸后出汗排浊气是一个好现象,尤其是夏天更要把握机会。还有一个就是变废为宝了。因为体内积液本不是废物,因为身体机能出现问题,没办法完成参与身体循环才会变成湿邪。
艾灸祛水湿主要穴位
水分穴、足三里、丰隆穴、解溪穴、太白穴。
如果记不住穴位,那就顺着小腿内侧脾经从上往下灸,湿气重的人,刚开始灸可能会有刺痛感,坚持灸下去,你会发现,连腿都会变美。
另外要少吃盐去水肿,经常吃多盐的食物,容易令体内积存过多水分,形成水肿。都说运动是祛水湿最经济简单的,这话一点也不假。
4、艾灸祛寒,更调机体自愈力
后背每个腧穴都跟五脏相通,“腧”就是通道,直接通到脏腑,在后背这一灸,冰遇到火,“有理也说不清”,能把五脏因为受寒处于麻木状态的机能给激活了,各个脏腑协作、运作起来,身体里积的寒、热,自己就顺了。
所以说艾灸这种温暖的力量能让身体各个组织、细胞重新“破冰建交”。艾灸驱散寒气,温通经脉,但其本质在于为身体补阳气,养脏腑,提高人体自愈力、免疫力。艾灸祛寒主要穴位:背部腧穴、督脉(百会、命门尤其要灸)
背部腧穴:
百会是足三阳经与督脉阳气交汇之处,是诸阳之会。
颈椎、胸椎心俞部位、腰椎这三个部位也是背部最容易淤堵的地方,一个部位艾灸60分钟,如果臀部也是常年凉凉的,也可以艾灸,祛除臀部寒冰。
湿气的"罪魁祸首"看中医6法,如何对付顽固湿气?
现在的生活方式大不一样了。大家喜食膏粱厚味,吃烧烤喝冰啤,四季离不开冰激凌,口味重而多咸,而且夏季还吹空调。这就造成外常为寒气环绕,湿不能越,导致容易出现体内湿重。
湿气偷偷来,慢慢影响人的健康
1、精神萎靡
湿热寒毒会让人倦怠,头晕,没有精力,对其工作和事业都产生较大的影响。当你的同事精力满满,而你全身不适,无心工作,会被同事和竞争对手远远甩开。
2、有损形象
湿热寒毒对容貌影响之大,难以想象,青春痘,面色灰暗、油光,毛孔粗大,眼袋,色斑,酒糟鼻等面部问题以及身材走形等,湿热寒毒都难辞其咎,湿疹,荨麻疹也与湿热寒毒关系巨大。
3、积郁成疾
湿热寒毒导致人心情变差,一个人的心情会影响整个人,甚至是身体健康。长期的抑郁心情,使人食欲减低,做任何事都没兴趣,从而丧失生活目标,诱发身体的其他疾病。
很多女性在平时会经常感觉到头晕和四肢无力,而且会有手脚冰凉和便秘等症状,有时脸部会有水肿现象,其实这是体内湿气过重而引起的。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来去湿的话,这些症状就会更加严重,甚至会出现肥胖症。
中医祛湿有六法,了解一下:
1、清湿法
适合于湿与热相结合的病证,如以小便疼痛不利,小腹痛为主要表现的泌尿系统感染,以腹痛腹泻稀水便为主要表现的急性肠炎。可以用鸡头米,蒲公英,赤小豆,马齿苋。
2、化湿法
适合湿在脾胃,影响消化吸收功能,造成胃脘胀满,纳食不香。可用茶叶,佩兰,砂仁。
3、利湿法
适合于湿化为水,而造成了水肿,水便少或小便不利的病证。常用有利尿作用的药物有玉米须,冬瓜皮,车前草,槟榔皮。
4、温化法
适合于寒湿引起的关节疼痛,活动不利,如肉桂,炒苡米,苍术,茯苓等。
5、解毒化湿法
适合于湿与热结合,蕴于皮肤肌肉出现各类皮疹,流滋水,瘙痒难忍。如赤小豆,蒲公英,土大黄。车前草等外洗。
6、健脾法
适合于脾虚引起的慢性腹泻,腹部隐痛,怕冷。常用的有山药,扁豆,陈皮,党参,莲子。
湿重是标,脾虚是本!
中医理论中影响人体健康的"湿"主要指内湿。内湿常与消化系统有关。每天吃的食物经过新陈代谢,产生不少湿邪毒素如果脾胃运化功能好,湿邪能通过二便排出体外这正是脾的"运化水湿"。
如果日常中暴饮暴食,过食油腻、甜食等超出脾胃正常运化范围;或喜食生冷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所致脾虚脾不能正常地"运化"而使"水湿内停"在我们的脏腑,脾虚的人易招来外湿入侵,外湿也常困阻脾胃使湿从内生。
以前,我们很少关注脾虚,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脾虚之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中医认为,脾脏能运化水湿。脾喜燥而恶湿,若脾阳振奋,脾脏健运,运滑水湿功能正常,湿邪则不易致病。反之,湿气太重致人生病,因此,祛湿务必健脾。
根据这一原理,将薏米仁、赤小豆、芡实搭配茯苓、淡竹叶等制成 红益/伏食饮,作用于内部,温和调理脾胃,最终达到消除水肿、口臭、便溏的目的。
去湿气,除了中药,具体可用3个方法
清热祛湿粥——清热祛湿
原料:赤小豆30克,白扁豆、薏苡仁、木棉花、芡实各20克,灯芯花、川萆薢各10克,赤茯苓15克。
制作:将川萆薢、赤茯苓、木棉花、灯芯花洗净水煎至2碗,去渣取汁,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芡实同煮成粥。
2、艾灸合谷穴——疏通经络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一个总开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合谷穴具有很好的升清降浊以及疏通气血的作用。
取穴方法:就是将一只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对着另一只手的虎口,然后屈曲按下,指尖的位置就是合谷穴了。
做法:十天为一个疗程,每天进行大约10~15分钟左右,直到穴道微微发红就可以停止了,每天进行一次。
3、运动——加速代谢
从中医角度来说,祛湿的出汗方法,叫做"出一层蒙蒙细汗。"医圣张仲景很擅长用汗法,但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叮嘱我们:"不可令如水流漓。"
注意,汗出多了,毛孔大开,外界潮湿之气,更加容易入体。且《内经》说,汗为心之液。汗出多了,伤心阴,生心火。所以,快步走、泡脚是很好的方法,出汗不多,刚刚好。
火在肺里咳嗽,火在肝里失眠,火在胃里口臭,火在心里口舌生疮…
如果出现目红眼赤、咽喉干痛、鼻腔热烘、口干口臭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状,中医认为是“上火”了。
不管是什么器官上火,都要大量喝水(就是不上火也要多喝水!),最好加点蜂蜜,蜂蜜滋阴非常好。 再就是晚上泡泡脚,搓双脚各100下,点按涌泉穴, 这样可以起到心肾相交,阴阳平衡的作用。
上火了,如果知道是那个器官上火了,有针对性的治疗,当然效果会更好!舌头红,体内有火,不同的“火”在舌头上的表现也不一样。
舌尖红:心火
夏主心,因此夏天心火会旺
如果舌尖红,伴有烦躁、口干、口舌生疮、睡眠不好做恶梦、手足心热、盗汗小便赤热发黄、大便干等症状,就可能是心火。
解决方法:喝莲子心茶,按揉或艾灸大陵穴降心火。
舌两侧红:肝火
有肝火时,舌质也是红的,但主要集中在舌的两侧,此外还有:性急易怒、失眠、头晕目眩、面红眼赤、口苦口干、耳聋耳鸣、舌苔黄薄、胸胁痛、月经提前量大。
解决方法:喝菊花茶,按揉或艾灸太冲穴降肝火。
舌前半部分红:肺火
肺火表现为脸有疖子、鼻干咽干疼痛、咳嗽胸痛、干咳无痰或痰黄而黏、睡眠不好、舌头前半部分红;
清肺热的一个好方法就是生吃几个白萝卜;吃梨也有清肺热、润肺的作用。还要通腹气;这时早晚各揉腹一次,每次5分钟。
解决方法:喝金银花茶,按揉或艾灸大鱼际穴降肺火。
整个舌头红:胃火
胃火重表现为:烦热胃痛、口渴口臭、牙痛、牙龈肿烂、牙宣出血等、想喝凉水、容易饿、整个舌头比较红,(有时舌红苔黄,黄色把红色覆盖了)就是胃火的表现。
解决方法:喝苦丁茶,按揉或艾灸内庭穴降胃火。
舌红少苔:肾火
如果舌红少苔,腰酸膝软、发脱齿摇、口干、耳鸣,有时睡眠不好等,如果在这个基础之上热扰心神,出现心烦、盗汗、手脚心热,多是阴虚火旺的表现。严重者舌头更红,没有苔或少苔,可能是一层薄薄的黄苔,表明有热出来了。
解决方法:喝蜂蜜菊花茶,按揉或艾灸照海穴降肾火。
我们的器官上火大多数是由于我们自身的生活习惯引起的,人一天要喝1500ml--1700ml的水,相当于普通装的矿泉水3瓶多!夏天来了,更要多喝。
降火配方
1.玫瑰白芍茶
适用症状:舒缓胸闷、烦躁。
材料:玫瑰花、白芍各3克。
功效:
✦玫瑰花可行气活血、理肝气、解郁。
✦白芍平肝养阴、益气除烦。
2.银花栀子饮
适用症状:痘痘问题、浅眠。
材料:金银花、栀子各3克。
功效:
✦金银花可散热解毒、凉血及消炎。
✦栀子清肝泻火、镇静除烦。
3.柴胡甘草茶
适用症状:口干舌燥、嘴破。
材料:柴胡、甘草各3克。
功效:
✦柴胡能疏肝解热、镇痛消炎。
✦甘草有助于清热解毒、益气生津。
4.菊花薄荷饮
适用症状:眼睛酸涩、头痛。
材料:菊花、薄荷各3克。
功效:
✦菊花具平肝明目、解热养阴功效。
✦薄荷疏肝解郁、清利头目。
非特殊说明,本博所有文章均为博主原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ezhubi.com/cold.htm
Funky Headlines
I really enjoyed your content. The details was particularly impressive. It's clear that you put a lot of thought and effort into this. Keep up the great work!
fastflashdaily
Your content is very interesting and informative. I really like it. I’ll definitely visit it again sometime
Kadyaa Brief
Your content is really great, I love it. I’ll definitely visit it again sometime.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