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网络)
“一阴一阳谓之道”,可以说,阴阳是天地间最大的学问,若能弄懂了阴阳规律,也就算是悟得大道了。那么,阴阳中有哪些规律呢?
阴阳相成
阴阳双方一定是同时存在,互相依存的,有此才有彼,无彼必无此。君民之间,就是最典型的阴阳形成——居高者为阳,在下者为阴,阴阳相互依存,成就彼此。君主之所以能够君临天下,必然是因为民众的拥戴,民众之所以能安居乐业,也是依靠明君的覆佑。假如为君者不能正视民众的权利,随意压迫民众,剥削民众,那么民无生路,君主的统治也必将被覆亡。
古代那些明君,无不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将安民、爱民视为自己统治的根本,所以能享有天下;而夏桀、商纣等暴君,则视民如土芥,把人民逼得没有活络,最终国破身死,为天下所厌弃。可见,明白“阴阳相成”的道理是多么重要!
阴阳交感
“孤阳不生,独阴不长 ”,阴阳只有相交相感,才能生生化化,运转无穷。小到雌雄生育、男女婚媾,大到经世治国,协调天下都必须遵循这个道理。譬如,在治理国家中,德治与法治就可以视为一对阴阳关系,二者兼用并行,宽严相济,国家才能治理好,若有所偏废,必然酿出各种遗患。
西汉元帝为太子时,好儒术,曾劝谏父亲宣帝不可用法太严。汉宣帝听后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又感叹:“乱我家者,太子也!”后来,汉元帝果然因为行事优柔寡断,专行儒道而导致汉室衰微。
阴阳相反
阴阳对立而相互制约,懂得这个道理就知道,世间万物一定有与其相互对立一方,成就与其相反者,便可对其进行制约;使双方平衡便可加以控制、驾驭。环境中某种物种大量繁殖,形成危害,培养其天敌,从而达到控制此物种的效果,便是“阴阳相反”规律的现实应用。
春秋之时,楚国强大,晋国为了抗衡楚国便派人前往楚国东方的吴国,帮助吴国发展,并教其乘甲射御及战阵之法。后来,吴国果然强大起来,成为楚国大敌,甚至攻陷楚国都城,大大削弱了楚国,晋国则稳坐中原霸主之位。这也可视为“阴阳相反”规律的应用。
阴阳平衡
阴阳平衡规律应用颇多。儒家的中庸之道,便可视为一种“平衡”,孔子说:“过犹不及。”凡事一定不可贪多求极,适度而止,在进退得失之际维持平衡,才是最好的行事方式。
此外,中医养生最看重的就是阴阳平衡,嗜欲不可过度,饮食不可过厚,田猎音色皆当有所节制……凡此种种,无不是为了追求生命中各种阴阳关系的协调、平衡。
平衡关乎稳定,平衡关乎生存,打破了阴阳平衡必然会造成某种改变,有些甚至是灾难性的后果。譬如,国人贫与富之间的平衡,社会追求精神与物质之间的平衡,生态环境与发展的平衡……所以,无论在什么领域中,一定要特别重视“阴阳平衡”规律。
阴阳转化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阴阳并非静止不变,相互对立的双方是不断在进行消长转化的。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阴,阴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变为阳;阳过盛则生阴,阴过盛则生阳。正是在这种转化规律之下,一年有四季之分,春夏秋冬循环无止;一天有昼夜之变,早晚朝暮往复无息;日有起伏,月有盈虚,人有生老病死,国有兴盛衰亡……
古之先贤,就是因为懂得阴阳转化规律,所以能顺应生死兴亡之道,知祸福无常为常规,故不为利禄所迷惑,不为得失所困扰,安贫而乐道,处下而无闷,怀器而待时,知机而有为。
万物皆为阴阳,阴阳规律便是万物规律。了解并遵守这些阴阳规律,将其应用到实践当中,会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爱情等各领域起到很好的指导、启发作用。这也是,古代先哲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阴阳学说是中华民族哲学思想的典型标志,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更是关于整个宇宙规律的学说,是命学之指南。
阴阳学说的理论精髓博大精深。宇宙自始至终存在着阴阳两大类对立的事物,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之中又含有阴阳,其运动决定着事物的发展与消亡。
宇宙间的事物尽管种类繁多,千姿百态,但如果按照相反的属性划分,则可以分为对立的两类。一个事物或一个统一体的内部,如果按照属性划分,必然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我们把对立的两类事物以及同一事物内部对立的两个方面称之为“阴阳”。之所以用“阴阳”一词称谓,是因为“阴”与“阳”是含义刚好相对、相反。比如:按照位置高低属性来划分,天在高处为阳,地在低处为阴,天地为一对阴阳;山在高处为阳,河在低处为阴,山河为一对阴阳。这就是相关联的两种事物之阴阳。同一事物内部也必然存在阴阳两个方面。比如:以内外属性来划分,人体的体表皮肤为阳,体内脏腑为阴;房屋外墙为阳,室内为阴。
需要强调的是,任何事物虽然都可用阴阳的属性来划分,但必须是针对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这样的划分才有实际意义。如果被分析的两个事物互不关联,或者不是某个统一体的两个对立方面,就不能用阴阳来划分其相对属性。
阴阳具有无限可分性。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之中又含有阴阳,可以不断地一分为二,以至无穷小。比如,以内外属性划分,人体的皮肤为阳,内脏为阴,细分下去,则皮肤的外层属阳(阳之阳),里层属阴(阳之阴);皮肤里面有无数个细胞,每个细胞从外到内依次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其中细胞壁为阳之阳,细胞膜为阳之阴,细胞质为阴之阳,细胞核为阴之阴。随着事物对立面的改变,阴阳之中又可
以再分阴阳。“阴阳”是一个哲学范畴的概念,表示“相反、相对”的意思,其范畴大可至天体,小可至微粒。阴阳分别代表任意范畴内相互关联的事物或对象的两类相反、相对的属性。
阴阳特性阴与阳的特性刚好相反、相对,只要知道了阴的特性,就能从反面抽象出阳的特性。
阴的特性如:向下、休眠、隐蔽、内敛、收缩、含蓄、消极、顺从、柔弱、安静、忍耐、模糊、黑暗、里面、持续、抽象等等。
阳的特性如:向上、生发、显露、外露、伸展、浅显、积极、对抗、刚强、躁动、冲动、清晰、光明、外表、短暂、具体等等。
上面这些阴阳特性分别是一一对应的。比如向下与向上、休眠与生发、隐蔽与显露、柔弱与刚强、抽象与具体等等,都是阴与阳的对应。
我们只要把阴阳的特性稍作比较,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到,阴的特性与阳的特性形成鲜明的对比,二者刚好是相反的、对立的。从哲学的角度讲,阴与阳就是一对矛盾。
阴阳特性在命理预测中会经常用到,因此,大家一定要把它们烂熟于心,需要用时能够瞬间从脑子里蹦出来。如果对阴阳特性不是十分熟悉,就会影响预测的准确度。
宇宙自始至终存在着阴阳两大类对立的事物。对立的事物在矛盾的斗争中不断运动变化,从而促进一类事物的发展壮大,同时又使另一类事物走向衰退或消亡,这是从宏观的角度而言的。如果从小的范围讲,每一种具体的事物内部也同时具有阴阳的两个方面,事物自身内部阴阳的矛盾斗争,使事物自身朝着一定的方向发展变化。总之,无论在异类事物之间,还是在同一事物内部,阴阳都是一对矛盾。这种矛盾运动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内因。
阴阳学说是比较抽象难于领悟的,需要有耐心和恒心慢慢领悟,可以经常多多观察和研究你所熟悉的事物之发展变化情况,用阴阳学说去进行比照,可以加深对阴阳学说的理解,从而建立起正确的命理哲学思维,这是掌握阴阳学说的有效方法。
阴阳定律内容:阴阳互体、阴阳化育,阴阳对立、阴阳同根
出自
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2.《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起源
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便归纳出"阴阳"的概念。最早的阴阳,就是白昼与黑夜,而且昼夜交替,使古人产生了阴阳可以互相转化的认识,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着阴和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而对立的双方又是相互统一的。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
意义
阴阳是中国古代文明中对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的、推动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基础因素的描述,是各种事物孕育、发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动力,是奠定中华文明逻辑思维基础的核心要素。它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是万物运动变化的本源,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法则。
内容:阴阳互体、阴阳化育,阴阳对立、阴阳同根
1.阴阳对立
阴阳对立。在阴阳对立统一是太极存在的必要条件,也是太极发展的必然结果。命书言:寒虽甚,要暖有气,暖虽至,要寒有根,则能生成万物。若寒甚而暖无气,暖至而寒无根,必无生成之妙也。是以过于寒者,反以无暖为美。过于暖者,反以无寒为宜也。盖寒极暖之机,暖极寒之兆也,所谓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此为自然的不变法则。
2.阴阳转化
阴阳转化和阴阳消长。《易经》曰“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归根结底都是阴阳的作用和转化之序。这里我们首先从四象和五行的角度来阐述。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是五行循环永远不能打破的循环规律。从四时上看,春夏秋冬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则,春天以后必是夏天,到大暑则阳气旺极必会转阴,就是秋天,秋天以后必会是冬天,这也深刻揭示了自然与社会的发展规律。
3.阴阳相倚
阴阳是古人对宇宙万物两种相反相成的性质的一种抽象,也是宇宙对立统一及思维法则的哲学范畴。中国贤哲拈出"阴阳"二字,来表示万物两两对应、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既《老子》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易传》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便是讲"阴阳"变化的数理和哲理阴阳,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对立面
阴 为寒,为暗,为聚,为实体化;阳 为热,为光,为化,为气化。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冲气以为和。阴阳的位置是不断变化,周而复始的。
4.阴阳互根
阴阳互根:阳在阴不息,阴在阳不离;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故天地配之以阴阳。所以说阴阳互根。只有阴阳调和方能万物而生。春夏秋冬四季往复循环,任何时候都不会单独存在,寒极暖之机,暖极寒之兆也,所谓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此乃天地自然之理也。任何事物地发展变化,都不是孤立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没有矛盾的解决就不会有发展变化,这一矛盾对立统一的理论是唯物辨证法的基本观点之一。
各种事物的阴阳
1、山,山南为阳,山北为阴
2、日月,日为阳,月为阴
3、昼夜,昼为阳,夜为阴
4、寒暑,暑为阳,寒为阴
5、季节,春夏为阳,秋冬为阴
6、男女,男为阳,女为阴
7、夫妻,夫为阳,妻为阴
8、生死,生为阳,死为阴
9、上下,上为阳,下为阴
10、左右,左为阳,右为阴
11、内外,外为阳,内为阴
12、动静,动为阳,静为阴
阴阳定律的影响和应用
第一点,阴阳理论用来阐述太空、天地的生成和变化。
中国古典哲学以及相关宗教都坚定地认为:太空从无极世界产生以后,首先表现为在混沌状态,然后清阳上浮为天,浊阴下沉为地,所以清阳为天,浊阴为地。现代物理学研究得到的成果是时空产生以后,基本粒子进一步形成物质粒子原子、分子,然后产生物质,物质之间不断地作用和聚合从而形成星体。这种研究成果是对中国古典哲学的延伸和继续。也是对中国古典哲学理论特别是阴阳理论的肯定。
第二点,阴阳理论用来阐述万物运行的法则。
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也就是说,阴阳的影响和作用是万物运行的根本法则,也是推动事物变化的源动力。没有了阴阳的作用和影响,或者说这个世界阴阳完全中和,就会回归到零时空的无极世界。利用在人体上,《黄帝内经》中就说:“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府。”
第三点,阴阳理论用来阐述生命变化规律。
生命属于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自然的一个子集,所以说生命的变化规律必然服从自然的变化规律。中国古代用生、长、收、藏来说明生命的变化形式和过程,而推动这一过程实现的原动力就是阴阳。阴阳之间的影响和作用而生四象太阳太阴少阳少阴,阳为生发,阴为消杀。所以组成了四象的“生、长、收、藏”。
第四点,阴阳理论也是用来阐述人类社会变化的根本规律。
因为人类社会是属于自然和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它的发展和变化必然同样遵从自然和生命的规律。也因此,著名的易学大家邵庸就利用四象阐述了中华几千年社会变化规律和过程。
综上所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黄帝内经 阴阳应象大论》]
阴阳与具体科学:阴阳与量子论、二进制、引力波
波尔的量子论与中国古典哲学的阴阳思想
现代著名物理学家,被称作量子论之父的波尔,于1937年来到中国,波尔在研究中发现物质在原子层次上具有两重性,它表现为粒子与波,通常把电子看成粒子,但是,当一束电子通过狭窄的缝发生衍射时,却表现一束光波,这种物质与辐射的两重性引人注目,由此引发了许多量子公案,导致了量子理论的阐述,波尔认为物质是以看来互不相容的方式表现自己的,物质的存在方式就是如此,这就是著名的波粒二象性。
阴阳定律和中医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处处体现着阴阳学说的思想。阴阳学说被用来阐释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我国古代医表里、寒热、虚实都是疾病过程中所表现的一组组既对立而又统一的正反现象。对这些正反现象,中医用阴阳来加以概括 ,可分为阴证、阳证、阴虚、阳虚。
重——是内湿的特征;
软——是气虚的特征;
烦——是肝火的特征;
闷——是气郁的特征;
瘦——是阴虚的特征;
干——是血虚的特征;
臭——是血浊的特征;
胖——是痰湿的特征;
斑——是血瘀的特征。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关于阴阳如下: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从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阴阳学说在中医应用中贯穿始终,不仅可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药物的属性,还能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过程以及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虽说是最简单最基础的理论,但如果不懂,你就看不懂中医,是中医养生爱好者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人体存在于自然界中,一切人事都应顺应自然规律,阴阳学说讲的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它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之一,对于各种病证的辨别和治疗,都是在阴阳理论的基础上推理与实践出来的。
下面就说一说看懂中医必须要掌握的关于阴阳的知识点,内容以通俗易懂为主,适合零基础入门。
说起阴阳就要提起上面这张太极两仪图,它并不是古人随意画的,是根据日晷测量日影长度绘制出来的,用这种极具自然规律的图案来表现阴阳关系。白色部分表示“阳”,黑色部分表示“阴”,本身一阴一阳对待而立,不多不少。中间的两个点表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的关系,说明阴阳是不能独立存在的。看完这篇文章你就会明白,中医养生的目的就是在保持人体阴阳平衡的同时,扩大人体的这个太极圆。
我们知道万事万物都有阴阳,用它来概括自然界中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的事物现象的属性。阴阳是一个属性分类符号,就像雄和雌,不管是人或动物或植物,在分类上,只要是男的就是雄,女的就是雌。
狭义来说与人体有关的最大的阴阳关系就是太阳和地球,被太阳照射的是阳,没有太阳照射就是阴。所以就推理得出定义,把所有事物具有向阳属性特点的表示为“阳”,所有具有背阴属性特点的表示为“阴”。如下:
阳:上,外,左,东,南,天,昼,春,夏,温,热,干,轻,清,明,化气,升,动,兴奋,亢进
阴:下,内,右,西,北,地,夜,秋,冬,寒,凉,湿,重,浊,暗,成形,降,静,抑制,衰退
这其中大部分阴阳关系很好理解,比如:上和外容易接受阳光是阳,下和内相对就是阴;南是向阳的,北是背阴的;春夏温热温度高属阳,秋冬寒凉温度低属阴。有些相对难理解的是根据其他阴阳属性特点推理出来的。
比如:左和右是根据南北定出来的,当坐北朝南的时候人是向阳的,左边是东右边是西,太阳由东升起西边降落,所以东和左相对于西和右,属阳。
化气和成形最简单的解释是,水被太阳照射会蒸发化气,没有太阳气又会变成水;另外气温暖是无形的,水寒冷是有形的,所以无形的功能性的属阳,有形的物质性的属阴。
中医通过阴阳属性来分类人体,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如下:
阳:上半身,体表,背部,四肢外侧,五脏,五脏的心肺,经,气,气中的卫气等
阴:下半身,体内,腹部,四肢内侧,六腑,五脏的肝脾肾,络,血,气中的营气等
上面有说过,阴和阳不能独立存在,这些属阳的或属阴的本身也能继续分阴阳,比如白天属阳和夜晚属阴,但白天也分早上中午傍晚,早上到中午属于上升状态,叫它阳中之阳(太阳);中午到傍晚属于下降状态,叫它阳中之阴(少阴);傍晚到夜晚继续下降,叫它阴中之阴(太阴);夜晚到早上上升,叫它阴中之阳(少阳)。十二经络命名规律就是根据这个来的。
上面是阴阳划分的定义,对比下来看似阳比较好,阴比较不好。如果只要阳不要阴,虽然清多了浊少了,但不管功能上的亢奋得不到阴的抑制,还是有形的躯体得不到阴的滋润,人体都会出问题。说明阴和阳确实分不开,最好的状态就是我们常说的阴平阳秘,阴阳不多不少处于平衡状态,刚好可以互相制约。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平衡状态是动态的,在一定范围内。动态平衡是通过阴阳消长来体现的,当阳多了,人体就会自动消耗一定量的阴来制约,阴阳始终都处于这种你进我退的状态下。
要理解这种动态平衡很简单,比如有人白天没事晚上发病,白天属阳晚上属阴,人体也是白天阳多一点,晚上阴多一点,健康的人太极圆比较大,阴和阳都有足够储备,多和少处于这个范围内,身体不会有问题;不健康的人要么阳多阴少,要么阳少阴多,白天或晚上很容易超出了这个范围,就会有症状。春夏秋冬有各自不同高发的疾病也是同理。
再比如长期吹空调不锻炼的人,虽然看上去阴和阳不多不少,但总量上比健康人少,也就是他的太极图比别人小,自然容易超过平衡范围,所以体弱多病。
通过动态平衡我们发现阴阳是相对的,存在你多我就少,你少我就多的关系;而实际阴阳很多时候还有着你多我也多,你少我也少的关系。
这里就要说到功能和物质了,一阳一阴本身相互对立,但在很多时候物质是功能的基础,同样物质又要靠功能来生成。在人体中最直接的就是气和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和血谁都离不开谁,存在互根互用,互相转化的关系。所以有一个最基础的药方:党参,当归,甘草。党参补气,当归补血,甘草调和药性,一阴一阳一调,理论上所有疾病的治疗都可以把它放进去,通过加减各种药物比例来平衡。
上面说的是阴阳消长与互根互用,它有一个前提就是阴阳的互藏与交感。体现为阳在上主升,阴在下主降,如果单独存在是一定会分离的,所以必须以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的方式存在,靠阳中之阴的下降能力和阴中之阳上升能力实现阴阳交汇,达到阴阳消长和互根互用的作用。阳中之阴和阴中之阴就是互藏,阳降阴升实现阴阳交汇就是交感。
在人体的表现也是一样,阴阳平衡最好的状态并不是阳在上阴在下,而是而是能实现阴阳交感。如果阴虚(阴少了),阳热就会浮在人体上半身下不来,就会有虚火等症状;如果阳虚(阳少了),阴水沉在下半身上不去,就会有腹泻四肢发冷等症状。常见的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就是因为心火下不来的肾水上不去,阴阳不能交感引起的。
最后要说的是阴阳转化,意思就是“物极必反”。如果阴阳消长是量变,阴阳转化就是质变。比如阳多在一定条件下,会往阴多的方向发展。人体阳多就是阳实,严重的阳实如果治疗不当,人体就要消耗过多的阴来实现自和,阳实没了但是阴虚了,接着是阳虚,阳虚之后是阴实内生形成肿瘤。整个质变过程虽然很缓慢,但就是人体太极圆为了平衡阴阳而不断缩小的过程,中医的癌症就是这么来的,所以在中医中预防癌症的方法就是不要阳虚。
我们总结一下知识点:
首先要知道阴阳是属性分类符号,有些是直接分类,有些是间接推理分类;万事万物都有阴阳,人体也不例外,且阴阳是无限可分的。
通过上下,内外,升降这些属性关系我们知道阴阳是对立的;没有上就没有下,说明阴阳是互为根本,不能独立存在;以相互制约的形式来达到平衡状态。
阴阳通过此长彼消,此消彼长的消长关系达到自和与平衡;阴阳通过此长彼长,此消彼消的互用关系来实现相互转化。
阴阳消长,互根互用都是在互藏与交感的基础上进行的,阴阳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反的方向发展的过程就是阴阳转化。
阴阳与二十四节气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而二十四节气也蕴含阴阳思想。
阴阳之间的影响和作用而生四象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四象对应四立。少阳是立春,老阳是立夏,少阴是立秋,老阴是立冬。
总结
总之,阴阳首先是自然界存在的两种对立统一的能量,形成具有对立统一性质的两种粒子,这种具有对立统一性质的两种能量和粒子是促使自然界万有包括人类的生、长、收、藏变化规律的充要条件。中华先圣们通过上观天文、下察地理,对自然阴阳的观测、总结、归纳、提炼而形成易学,并通过对易学阴阳的发挥应用于医学、军事学、哲学和预测学等居多领域。国学(医、天文、地理、数术、哲学乃至各家经典)无不以此为基础,并深刻影响了国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非特殊说明,本博所有文章均为博主原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ezhubi.com/yy.htm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