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讲的是我国1961年自然灾害时期,周恩来总理到河北伯延调研的四个昼夜中发生的故事。影片真实讲述了新中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大跃进”时期,大搞浮夸风、食堂化、大锅饭,却不幸遭逢三年自然灾害,全国人民还要勒紧裤腰带向苏联还债,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周总理亲自到革命老区武安县伯延村调研,历经四个昼夜的实地考查后,按照老区人民的意愿,伯延村在全国第一个取消了人民公社,老区人民从此过上了好日子。 观看电影后,不仅有感于周总理弯腰给因饥饿而脚部浮肿的汪老师穿鞋、雷雨天为田地里抢救秧苗的村民熬姜糖水、工作到凌晨不得不换上高度老花镜才能看清字,身患重病的他却仍是一心想着人们,我们敬爱的好总理,不仅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满腔热血,更是要求群众说真话摆实情和视人民为亲人的鞠躬尽瘁;更有感于老区人民在饿得头晕眼花时,还能体谅国家的困难,把苦水往肚子里咽。正因为如此,电影里的村委会主任郭凤林为了不要给国家添麻烦,给毛主席周总理添堵,一次次的重复他们过得很好,还把少有的鸡蛋和红烧肉拿给总理吃,来证明村民过得真的好极力善意的掩盖事实真相,以至于村支书违法关押欲反映实情的村民、跟总理撒谎等等这些都不让人感觉可憎。 扪心自问,“民以食为天”,那个年代的人们,吃不饱,穿不暖,为什么还能真心实意地拥护我们的党,相信困难是暂时的,相信党能治理好国家,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究其原因,正如片中周总理所言,“我们牺牲无数先烈,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周总理转达毛主席的批示“大食堂解散还是保留,人民群众说了算。”那时的人们为何可以打败装备胜于我们的敌人,因为我们有清廉爱民的领导与大家的团结。正是这“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让人民群众说了算”的承诺得到了切实的履行,才让人民群众相信党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的,也才真正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立体形象,才会有“战争年代九旬老母送儿上战场,不怕流血牺牲;灾荒时期垂暮之年太奶奶卖了寿棺,只为让总理吃上一口自己亲手做的面条”这种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咱老百姓“血浓于水”的干群关系和革命情怀。 历史走到今天,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但党内不少党员或说是党内的败类,信仰动摇,忘记宗旨,独断专横,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贪污腐败,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少了,鱼水情谊淡了,而群众的幸福感少了,不安全不信任系数多了。新形势下群众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如何搞好群众路线?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是既生动又现实的好教材,它教我们如何“反四风”、走群众路线,如何躬下身子,沉下心来,及时准确了解群众的困难和呼声,务实高效的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困难和实际问题。真正将“让群众满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检验标准,敢于听实话、讲真话、干实事和谦虚接受群众的监督,敢于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提高党和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影响力。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和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奋斗的人看到希望,让人民群众相信认可“中国梦就是咱老百姓的梦”,才能再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才能凝聚十三亿人的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才能实现。 通过观看影片,进一步深刻认识到党员领导干部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务必遵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央政治局带头落实“八项规定”,认真把握和运用“六大思维”,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充分体现了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的现实意义。 |
非特殊说明,本博所有文章均为博主原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ezhubi.com/true.htm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