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养生

人可工作室 2024-12-3 55 12/3

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养生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养生方法也应因人而异。在遵循二十四节气养生原则的基础上,还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立春(2 月 3-5 日)

此时阳气渐升,养生要注意养肝护阳。饮食上可多吃辛甘发散之品,如香菜、韭菜等。早睡早起,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

雨水(2 月 18-20 日)

随着降水增多,湿气渐重。饮食调养应侧重于调养脾胃和祛风除湿,可多吃鲫鱼、胡萝卜等。注意保暖,避免外感寒湿。

惊蛰(3 月 5-7 日)

人体阳气进一步升发。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可适当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助阳气生发。

春分(3 月 20-22 日)

昼夜平分,阴阳平衡。养生重在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饮食寒热均衡,作息规律,心情平和。

清明(4 月 4-6 日)

此时肝气过旺,易克脾土。饮食宜清淡,少吃发物,可多吃山药、大枣等健脾益气之品。外出踏青,舒发肝气。

谷雨(4 月 19-21 日)

雨水增多,空气湿度大。养生要注意祛湿健脾,可食用薏米、芡实等。避免久居湿地。

立夏(5 月 5-7 日)

心阳渐旺,养生重在养心。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烦躁恼怒。

小满(5 月 20-22 日)

天气渐热,湿气较重。饮食宜清热利湿,如冬瓜、苦瓜等。注意预防皮肤病。

芒种(6 月 5-7 日)

气温升高,湿度增大。养生要注意清利湿热,饮食清淡,多喝水,适当午休。

夏至(6 月 21-22 日)

阳极阴生,养生重在养阳护心。饮食宜多食苦味食物,如苦瓜、莲子心等。避免过度贪凉。

小暑(7 月 6-8 日)

暑气渐盛,养心为要。饮食宜清淡,多吃绿豆、西瓜等解暑食物。避免高温时段外出。

大暑(7 月 22-24 日)

炎热至极,防暑祛湿。饮食以清热健脾、益气养阴为主,可多吃荷叶、冬瓜等。

立秋(8 月 7-9 日)

燥气渐生,养肺润燥。多吃梨、百合等润肺食物,早睡早起,收敛神气。

处暑(8 月 22-24 日)

天气由热转凉,注意防燥防寒。饮食宜滋阴润燥,适当增加衣物。

白露(9 月 7-9 日)

昼夜温差大,易着凉。饮食宜养肺生津,多吃银耳、蜂蜜等。注意保暖关节。

秋分(9 月 22-24 日)

阴阳平衡,养生要注意平补阴阳。饮食均衡,作息规律,心情舒畅。

寒露(10 月 8-9 日)

寒气渐生,防寒保暖。多食温热食物,如羊肉、核桃等。

霜降(10 月 23-24 日)

气候渐寒,注意防燥防寒。饮食宜温润,可吃柿子、栗子等。

立冬(11 月 7-8 日)

阳气潜藏,补肾防寒。多吃温热补肾食物,如黑豆、黑芝麻等。早睡晚起,注意保暖。

小雪(11 月 22-23 日)

天气寒冷,宜温补。可食用当归生姜羊肉汤等。避免受寒,适当运动。

大雪(12 月 6-8 日)

阴气盛极,养肾防寒。饮食宜温热,多晒太阳,增添衣物。

冬至(12 月 21-23 日)

阴极阳生,养肾固阳。可食用羊肉、核桃等,适当进补,注意休息。

小寒(1 月 5-7 日)

寒气更甚,保暖养肾。减少户外活动,饮食温热。

大寒(1 月 20-21 日)

一年中最冷之时,防寒保暖,养肾藏精。饮食以温热滋补为主。

 

 

- THE END -
Tag:

人可工作室

12月03日09:17

最后修改:2024年12月3日
0

非特殊说明,本博所有文章均为博主原创。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