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拜自己(视频)
靠山山倒,靠人人跑,人生只有两件事靠得住,一靠人品二努力!
一、人品一个人最高的学历
《左传》中记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传之久远,此之谓不朽。”这所说的“立德”,就是说做人,有好的人品。做事先做人,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如何做人,不但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也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人品,是一个人真正的最高学历,是人能力施展的基础。一个人人品好又有能力,一定能获得成功;一个人虽有能力,但人品不好,那他的能力很可能就会变成毁掉他人生的利剑,当今社会不乏高智商犯罪。人生道路上人品比才能更靠得住,俗话说的好“德者才之王,才者德之奴”,有德而无才,不过是一个粗汉;有才却无德,则会变成一个恶人,聪明、才学、失去优良品德的驾驭,会变成一只猛兽。曾国藩在给弟弟的家书中曾多次提及“德”即人品的重要性。讲道:“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同样用人方面,曾国藩非常注重官员的人品。
生活不能光靠运气,毕竟好运气不常有。但假如一个人人品好,那他的运气也不会太差。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本来就该传递美好,一个品行好的人在将自身的善良与美好传递出去的同时,也会收到来自他人和来社会的善意和美好。清朝江忠源为人厚道讲信义,参加会试的时候曾2次护送友人灵柩回原籍,千里跋涉,善始善终。咸丰帝登基后,诏令各部文武百官举荐贤才,当时在任礼部左侍郎的曾国藩举荐了江忠源。另一位金安清才高八斗,理财能力极强,但“心术不正”,他只想进入曾国藩的幕僚,凭借曾国藩的力量达到自己敛财升官的自私目的。据传金安清7次曾求见曾国藩,曾国藩7次拒而未见。好人品是人生的桂冠和荣耀,他比财富权势更具威力,也更持久。财富权势可能转瞬就失去,好人品则一生拥有。人品是一个人的基石,所有荣誉的获得全都是建立在人品基础上的,倘若人品不过关,底子没打好,不管以后获得多大的成就,都会有塌的一天。好的人品可以弥补智慧的不足,才气却永远弥补不了人品的缺陷。做人必须要有个好人品,待人以德为先,做事以诚为先。
1. 以勤治惰,一勤天下无难事
在曾国藩看来,晚起为败家之凶德。曾国藩家族百年来之所以能人才辈出,这与他“治家以不晏起为本”有着密切关系。“早起为养生第一秘诀”“早起可以振刷精神”曾国藩在家书中告诫弟弟“要想去掉‘惰’字,以早起床为第一要义”。我们常说要修身自律,首先要从勤字开始,以勤治惰,以勤治庸,一勤天下无难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它与年龄无关。努力不是外在压力、别人逼迫你去前行,而是自己内心对更进一步、美好事物的的渴望,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命由天定,运由己生。命,是失败者的借口;运,是成功者的谦词。
2. 努力是生活的方式
一个人的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生的路上充满了未知、艰险和挑战,没有伞的孩子,我们努力向前奔跑。我们拼尽全力、全力以赴,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只为创造无悔人生。
到底“命运”是不是自己说了算呢?
其实,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清代思想家曾国藩等历朝历代的古代圣贤们都用自己的亲身体会来阐述命运这一命题,特别是明代思想家袁了凡先生早在400多年前,就通过《了凡四训》这本书给我们解释清楚了,他首先认为“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然后在书中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改造命运,有四种方法。
为什么袁了凡先生的话这么有说服力呢?
因为他早年也相信“命中自有安排”,又屡次科举不中,于是别人占卜他说“仕途不畅、终生无子、只能活53岁”;但后来他得到了云谷禅师点化,认识到自己宿命论的错误,重新立志,发愤图强,并改号为“了凡”;最后他通过不断努力,不仅考中了进士当了大官,还生了儿子,更是活了74岁高龄。
正因为如此,袁了凡先生才用亲身经历写了《了凡四训》这部家训,告诫子孙:我命由我不由天,多做这4件事,好运气不请自来!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到底是哪四件事!
1、立命
《了凡四训》说:“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阁一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天下有天赋的人很多,但为什么做不到立德和立业呢?就是因为他们一辈子浑浑噩噩,因循守旧,没有远大的志向,继而耽误了一生。
袁了凡从小就聪颖敏悟,卓有异才,后得到云谷禅师点拨,于是立下远大志向,并努力奋斗,直至最后成功立德、立业、立功。成功后,袁了凡更加深刻理解先哲圣贤的这句话——“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并强烈意识到“立志”的重要性,他还告诫子孙要尽早立志:“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
曾国藩年轻的时候,也是受到袁了凡思想的印象,在读完《了凡四训》后,马上改号为“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
《了凡四训》也成为了曾氏子孙必读的第一本人生智慧之书,曾国藩还经常告诫兄弟子侄要立志,重做新人:“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
关于“立志”的重要性,曾国藩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立志就好比是服下了一颗金丹,可以帮助你脱胎换骨。所以说,我们要想改造命运,首先要立志,因为“有志者事竟成”!
2、改过
《了凡四训》说:“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即:善于改过的人,先要明了之所以犯错的原因,搞明白自己错在何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肯于认真改错,还是有希望进步发展的。
当我们遇到挫折,或者日子过得不是很好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好好反思自己,努力发现身上毛病并改正,这样才能别开生面,“柳暗花明又一村”。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因此,你如今的困境源头就是思想上的错误或不适宜,只要敢于认真改过,重换思想,就会迎来“新生”。
《了凡四训·改过之法》中也提到了三种改过方法:第一,要发耻心;第二,要发畏心;第三,须发勇心,这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曾国藩之所为最后能够成为“一代完人”,不是因为他天生没有毛病,而是因为他善于修身反省,善于改过,继而一步步走向完美!比如说,他知道抽烟不好,他就改过戒烟;他知道好色不好,就努力戒色;而他的改过方法就是“发耻心”,在日记中大骂自己,对灵魂深处拷问,最后他都成功了。
因此,我们若想改造命运,第一要改变思想,转变方式方法,开阔思维;第二要改掉那些束缚我们前进的坏习惯。继而做到“从事上改,从理上改,从心上改”,最后我们也会越来越优秀,好运气不请自来!
3、积善
《易经》里面说得好:“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即一个人的善行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才会给他带来美好的名声;一个人的恶性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便会给他带来灭身之祸。
难怪刘备临终告诫儿子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因为小恶积累多了,就是大恶,要招致覆灭;而小善积累多了,就是大善大德,可以厚德载物。
人人都渴望生命中能够多一些福报和好运,但是福报的降临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平日里多注重积善和行德。正如《太上感应篇》所说:“福祸无门,唯人自招,善恶报应,如影随形”,更如佛门所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因此,我们若想改造命运,就要提前种下善良的种子,日常生活中多行善,说好话,做好事,多帮助人,多接善缘,最终才会“由量变到质变”,收获福报,运气越来越好!
4、谦德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人生之福祸是可以互相转换的,但转换的原则是“物极必反,盛极必衰”。你骄傲自满,就会招致祸患;你谦虚低调,又会慢慢积累好福气。因此,人们总结了很多警惕骄傲自满的忠告!
比如,《易经》说: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尚书》说:“满招损,谦受益”,俗语说:“天道忌满,人道忌全,业不求满,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现代人则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等等。
如果你一时成功了,需要有“谦德”,才能避免“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的后果;如果你穷困潦倒,就更需要“谦德”了,因为水低成海,人低成王,越是谦虚低调的人,越能蓄才蓄德,最后福报多多。
正如曾国藩在家书中告诫家书时所说:“天地间惟谦谨是载福之道,骄则满,满则倾”。因此,我们要想逐步改造命运,首先要坚守“谦德”的品质,多积蓄力量,多韬光养晦,才能最终厚积薄发。
结语: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命自我立,福自己求;我命由我不由天;这些励志正能量名言都是在告诉我们: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但要改变命运不是看我们说什么,而是看我们做了什么。
我们若能熟记住明代思想家袁了凡先生在《了凡四训》中所说的改造命运的四种方法,多做以上四件事——立志、改过、积善、谦德,则我们也可以福报多多,好运气不请自来!大家不妨自我对照一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最浪费生命的四件事,你是否也在做吗?
01
处处跟别人比较
人生的缺憾,最大的就是和别人比较。和高人比较使我们自卑;和俗人比较,使我们下流;和下人比较,使我们骄满。有一个人在河边钓鱼,他钓了非常多的鱼,但每钓上一条鱼就拿尺量一量。只要比尺大的鱼,他都丟回河里。其他钓客不解地问:“别人都希望钓大鱼,为什么只有你将大鱼都丢回河里呢?这人轻松地回答:"因为我家的锅子只有尺这么长,太大的鱼装不下。"不让无穷的欲念攫取己心,够用就好”也是不错的生活态度。聪明的人和自己的过去比,只有愚蠢的人才和别人比。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当人们在吃到饱的自助餐厅,亳无食欲,那可真是一个可怕的景象。取自己该有的,不必贪求,这也是一个重要的修练。梅花不用羨慕牡丹花,月亮不用去嫉妒太阳。
02
低情商的善良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善良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感到、聋子闻到。可是低情商的善良,却是一种变形的失声的语言,连正常人都感受不到它,更鲜少魅力可言。明代马中锡在他的《东田文集》中有一篇《中山狼传》,讲述了一个“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晋国大夫赵简子率领众随从到中山去打猎,射中一只狼。狼中箭不死,落荒而逃,遇到牵着毛驴的东郭先生,驴背上驮着一口袋书。狼向东郭先生求救,东郭先生把狼藏在驴背上的口袋里。在赵简子追问的时候,东郭先生撒谎骗过了他。赵简子和随从走远以后,狼要求把它放出来。狼出来后要吃掉东郭先生,东郭先生苦苦哀求,连连躲避。狼和东郭先生围着驴转圈,后来商定找人评理,先后问过老树、老牛,都说狼应该吃掉东郭先生。危急中幸好来了一个手持木杖的老人,东郭先生上前求救。老人指责狼忘恩负义,狼辦解说,东郭先生把他放在袋子里,压上书籍,故意束紧口袋,又拖延时间,很久才把它放出来,目的是想弄死它,独得利益,所以要吃掉东郭先生。老人表示不如按当初那样把狼放在袋子里,让他看看是不是束得很紧,若真的让狼很困苦,那就应该吃掉东郭先生,狼同意了。当狼再一次被放进袋子后,老人训斥了东郭先生的愚蠢后,和他一起杀死了狼。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善良无知就要遭罪。
美国哲学家爱默生说,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一一不然就等于零。善良是个珍宝,但更需要用慧眼和高情商来点亮。唯有如此,双方オ会开心、オ会舒服、才会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美好的情绪,无论是给予或是接受给予,都会从心尖上淌出暖流。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有善意、有热情、肯伸出双手,还远远不够。你需要的是高情商的善良。
03
无意义的悔恨
悔恨是最没用的一种情绪,可是许多人沉溺于其中无法自拔。它不但让你痛苦也无法弥补任何你认为你不该做或是该做而没做的事,重要的是每次当它来临时,和它拉开距离,看着它说,谢谢你的光临,这件事已经过去了,我再做什么也弥补不了,我此刻内心的平安比什么都重要。我们见过在感情里无法自拔的人。他们不停地抽烟、借酒浇愁,他们把自己锁起来,他们推掉了所有的应酬。这只能说明,那份感情是真的;但并不代表那份感情是可以修复的。
这世界上最难挽回的就是人心。尤其是在感情世界里,最没用的就是悔恨。悔恨既不能帮你挽回一个人,也不能弥补已经犯下的错误。沉湎于过去不能释怀的人是懦弱的、狭隘的、小心眼的、心胸狭窄的、目光短浅的。正确的方法是承认并接受结果,然后把重心放在未来。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真正有格局的人,既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坏的。上帝关闭了一扇窗,又为你打开了另一扇窗,无论好坏,只不过是换个活法而已。
04
无休止的抱怨
我们之所以会抱怨,无非是因为九个字:放不下、看不透、忘不掉。有一对夫妻结婚后天天闹矛盾,最后去见大名鼎鼎的心理学家米尔顿艾立克森。艾立克森听罢双方喋喋不休的抱怨,说了句话:“你们当初结婚的目的就是为了这无休无止的争吵抱怨吗?那对夫妻听了后顿时无语。抱怨像嵌在肌体里的一个毒瘤,它会随着你情绪的低沉而加速扩散,治好它的唯一良药就是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被情绪牵着鼻子走。
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人在不如自己愿的时候,最常做的,也是最容易做的就是抱怨、发牢骚,似乎这样就能够使问题得到解决,想让事情发生逆转。可实际上,问题还是在那里,不想办法解决问题,问题是不会自己消失掉的,你的抱怨只是在浪费时间,错失最好的解决时机。你需要做的是,赶紧冷静下来,分析问题,积极寻找解决或者挽回的办法。不要抱怨你受到的不公平对待,有个哲学理念:“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你所受到的待遇是有它“存在"的背景、条件和原因的。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控制自己;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做情绪的主人,是停止抱怨的最好良方。
靠自己オ能拯救命运
在人生这个大市场里,要珍视和发掘自己的价值,一个人既然能够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就说明有存在的价值。人生好比是一个大市场,你认为自己的价值有多大,别人也会认为你的价值有多大,那么你的价值就会有多大。保持自己的本色,因为本色就是最美。这世上没有对的美与丑,美与丑通常是可以相互转让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最美的都来自自己的本色、来自自然。所以,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坚持自己,保持自己的本色,你就是最美的。只看自己所有的,不看自己没有的,要想成功,必须要接受和肯定自己。在这个世上,每个人有着不同的缺陷,除非你是最不幸的。无须抱怨命运的不公,不要看自己没有的,要多看看自己已有的,就会接受和肯定自己。求人不如求己,靠自己能拯救自己。求别人的帮助,解决问题当然可以轻松一点,可这不是长久之计,因为别人可能帮你一时,但帮不了你一世。况且,求人也不是件客易的事,所以,在困难时,不要轻易去求人,要知道,求人不如求已,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
只有真正认识自己,方能拯救自己。在很多时候,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不仅是人们常常存在的一种误区,而且这也是人类很难超越的人性的弱点。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照照镜子,你或许就能找回自信,找回那个真正的自己。人只要生活在这世界上,就会有很多烦恼,但是,痛苦和快乐取决于你的内心和价值观。再重的担子,笑着也是挑哭着也是挑。再难过的日子,微笑着撑过去了,就是胜利。多笑一笑,你的人生会更美好!一定让自己每天微笑如花,只有具备了洸然如花的人生态度,任何困难和不幸才能被锤炼成通向平安的阶梯,用正确的方式审视自己,一切都会改变的,总是顾影自怜,孤芳自赏,其结果就是你走不进别人的心里,别人也走不进你的心里。只要用一种正确的方式审视自己,生活将变得轻松愉快,一切都会改变的。习惯都是自己养成的,我们有能力改变它,我们常常做一件事就会成カ习偶,而一旦形成习惯,它就会控制我们。但是,我们每个人也有一股不小的神能力,我们既然有能力养成习惯,当然也有能力去除我们为不好的习惯。想改变命运,最重要的是改变自己,在相同的境遇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命运。人的命运不是由上天决定的,也不是由别人决定的,而是自己决定的。一个人若想改变自己的命,最重要的是要改变自己,改变心态,改变环境,这样命运也会随之改变。改变命运,先要改变內心,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固然是件好事,但不可只追求表面形式上的改变,应该先要改变自己。
不争,就是最高境界的争。钱钟书住清华园时,养了一只猫,那只猫老爱跟邻居的猫打架。即使是寒冬,只要他听见猫叫,就从被窝里起来,拿根竹竿去帮自己的猫打架。每一次,夫人杨绛都要起身去阻止:“别争别別争,伤和气”!不争,是杨绛一辈子的主题词。她借由一首英国的诗,译出自己的所想:“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红尘多事,诸多困扰,唯有不争,自在人不争,亦是前奔人们疑惑:“不争,岂不是消极的生活态度?"唐朝的布袋和尚,观察了农夫插秧后,写了首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农夫插秧是一边插,一边后退的,无路可退之时,便是插好秧之时。倘若只顾眼前,只想一味争取前进,最后却一事无成。人生很多时候皆如此,看似不争不夺地后退,旷日持久,便知晓其实是在前奔。
不争,自在人间名利徒有其表,人们却常为名利所圆。古人言:“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李健出道多年,拒绝公司绯闻、炒作,拒绝大量商演邀请和综艺。友人劝他:“多露脸,观众才不会忘掉你。”可李健还是拒绝,看淡了名利的他,回归家庭,一年中大半年都在隐居,每天都是在家中院里早起喝茶,闲时种花,剩下的时间就写歌,创作。虽长久隐居,可只要李健一出现开演唱会,定是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很多时候,不争并不是不进取,而是一种低调的智慧,懂得取舍,潜伏静待。唯有内心归于淡泊,不染世俗尘埃,不争朝夕名利,才能暗香盈袖,自在人间。不争,云淡风轻。佛家言:“人生有三毒,贪嗔痴。”贪为三毒之首,一切身心苦役,皆有贪念而起。因为贪,所以去争。康熙年间,张、吴两家人因为建房占地的事情,起了纠纷,互不相让。张家人寄信给家中长子,也是朝中宰相的张英,希望以官职为家中撑腰。没想到回信只收到一首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人深感愧疚,于是让出三尺地。吴家人深感张家人没有仗势欺人,颇为感动,也让出三尺地,于是就成了一条“六尺巷何以治贪”?唯有宽心。心宽一尺,路宽一丈。面对万千诱惑,皆宽心而淡泊,不争眼前之利,不争琐碎之事,自然能云淡风轻,过好自己的生活。
年轻时,谁不曾梦想仗剑走天涯,争得一番好天地?唯有上了年纪才能明白,原来生命中最曼妙的风景,不过是一饭一蔬的烟火气,一朝夕的温暖人情。处世不争,避去事端;待人不争,免去纠纷。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事到末端,留一尺青山在。
静坐常思己过,背后莫论人非
01
生活不是战场,无需一较高下。人与人之间,多一份理解就会少一些误会;心与心之间,多一份包容就会少一些纷争。不要以自己的眼光和认知,去评论一个人和判断一件事的对错。不要苛求别人的观点与你相同,不要期望别人能完全理解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观点。你控制不了别人,但可以改变自己的想法。
02
人往往把自己看得过重才会患得患失,觉得别人必须理解自己。其实,人要看轻自己,少一些自我,多一些换位,才能心生快乐。所谓心有多大,快乐就有多少;包容越多,得到越多。
03
不要背后说人,不要在意被说。一无是处的人没得可说,越是出色的人越会被人说。没有人不说人,也没有人被说。世间没有不被评论的事,也没有不被评说的人。别人的嘴我们无法去控制,但我们可以抱一颗淡然的心去看一切纷扰。水深不语,人稳不言。心静才能听到万物的声音,心清才能看到万物的本质。沉稳才是一切大成功的前提条件。
04
沉淀自己的心,静观事态变迁。与人相处,需要讲究方式方法。有些事,需忍,勿怒;有些人,需让,勿究。图一的嘴上快活,胡言乱语一通,嘴上得罪人才是最不该吃的亏,反之嘴上吃些亏又何妨,让他三分又如何。人人都需要被尊重,人人都渴望被理解。不理解时我们淡然一笑,无语自然淡定从容,一切的不理解交给时间来处理。水深不语,人稳不言。学会淡下性子,学会忍住怒气面对不满。事事不能太精,太精无路;待人不能太苛,太苛无友。懂得退让,方显大气;知道包容,方显大度。
05
己之短,不可藏,越藏越短;己之长,不可扬,越扬越少。得意时莫炫,失意时莫馁。花无百日红,人无百日衰,三分靠运,七分靠己。努力过就好,尽了心就行,结果不是最终的目的,过程的体会,才是最真的感悟。
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01
自省,是植根于内心的教养。不推诿责任,时刻反省自己,是一个人不可多得的教养。中国有句老话: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我们常常会把责任归咎于他人,自己犯错却总是为自己开脱。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常常因此而起。所以懂得自省,是一种难得的修养。
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次,一位下属因经验欠缺而使一笔贷款难以收回,松下幸之助勃然大怒,在会议上当着所有人的面狠批了下属一顿。事后,他冷静回想,为自己的冲动行事而懊恼不已。因为那笔贷款发放单上自己也签了字,下属只是未摸准情况而已。自己是第一责任人,这件事不应该怪他。想通之后,他马上给那位下属诚恳地打电话。恰巧那天下属乔迁新居,松下幸之助得知后便立即登门祝贺,还亲自为下属搬家具,忙得满头大汗。一年后的这一天,这位下属还收到了松下的一张明信片,上面留下了一行亲笔字:“让我们忘掉那可恶的一天吧,重新迎接新一天的到来!”看到松下的亲笔信,这位下属得热泪盈眶。
听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反省提前几十年,便有一半的人可能会让自己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永远都认为自己没错,你就永远都是那个你,毫无进步。以己为镜,方能知进退。只有长期保持自省,才能有所作为。人最伟大的力量不是创造,而是自省!
02
自省,才能自明。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不丢脸,能自省才能自明。2011年,高晓松因酒驾入狱半年。他在庭审现场自省:这次酒驾,是我长期浮躁自负的结果。入狱前的高晓松出身名门,年少轻狂,心高气傲,尽管走过不少地方,也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歌。但他并不了解社会,也不了解人们怎么生活,对真实的人生缺少敬畏。狱中的高晓松是在自省中度过的,他把自己40多年来的人生全部反思了一遍。出狱后,他带着《晓说》卷土重来,大受好评。节目中的的他,言谈举止中总有一丝淡然与成熟,这与酒驾入狱之前的他,是不一样的。他自己也坦言,自己的情商是在服刑期间大幅提升的,没有狱中自省的这一段经历,就没有今天的他。
人贵有自知之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决定我们成长的是,你是否愿意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自省就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一个人如果失去自省的能力,他就看不到自己的问题,更不能自救。如果真的做到坦然面对自己的错误,接纳自己的不足,做到每天自省,那么你肯定会发现:你的人生真的会不一样!自省会让我们更加清晰认识自己。
03
成功的人,离不开自省。改变自己,战胜自己,从自省开始。一个人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难,并不代表不能战胜自己。曾国藩家训中写道: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在自省这点上,曾国藩做到了极致。比如他在县试考了八次才成功,这期间不气馁,心态平和,正是自省修身的结果。曾国藩在给弟弟的信里面是这样规划的:“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曾国藩每天要求自己用正楷写一篇日记,读经典书籍十页,写读书笔记。曾国藩对这三样工作的目标是“誓终身不间断也”,做到每天坚持,“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正是这些曾国藩自省修身的重要表现。日日自省,方才慢慢的战胜自己,成就后来的曾国藩。唯有自省,人才会变得克己谨慎,不断反思审视自身的过失,真正去纠正错误、解决问题,避免小过失发展成大错误。有人问:“如果成功有捷径,会是什么?”其实成功并无捷径,但假如我们懂得自省,时常反思,也许会更容易成功。清醒着努力,改进着奋斗,反思着向前,成功必然不会太远。鲁迅先生曾说过:“解剖自己往往要比解剖别人更不留情面。”人难免有错,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得反省自己,改正错误,这样很容易就迷失了真正的自我。善于自省,才能少摔很多跟头,少走很多弯路。这样,这世上,也再没有什么困厄与艰难可以阻挡他得到圆满的人生。愿你我都有这样的自觉,每日三省吾身,努力成为更好的人。
真正的聪明人,为什么从不社交?
在传统观念里,人们往往争相融入更各种高大上的圏子,包括名人、有钱人、有权人等,但其实,这样往往都是我们的一厢情愿。越是聪明的人,越不去社交。因为他懂得人脉不在别人身上,而是藏在自己身上。很多时侯,真正使我们劳累的并不是工作本身,而是“无效的社交”。
什么是“无效社交"?
下面这个场景也许算个代表:你跑到一个聚会上,跟一群陌生的人嘘寒问暖,全程笑脸相迎,满屋子客套话,互相絮絮叨叨,敬酒、扫微信、留电话号码,但是三天之后就记不清对方是谁。仔细想一下,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大部分都被这种“无效社交”占用了。
真正的牛逼,是看你能吸引多少人、影响多少人。你自己不牛逼,认识再多牛逼的人也没有用。你自己的层次,决定了你所处的层次。你永远只能和同一个层次的人在一个圈子。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去结交别人,不如努力的提升下自己。
我们正在从外求变成内求,外求就是求资源、求渠道、求关系、求人脉,到头来却发现就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内求就是将自己精力都放在应该做的事上将你的特长发挥到极致,自然就会把别人吸引过来,然后满足自己的需求。这才是“求人不如求己"的真正内涵。未来最珍贵的东西是时间,切勿随便耽误别人的时间,也切勿随便浪费自己的时间。有点闲暇的时间,就不要去应酬了,多年不见忽然联系,肯定是用到你了才想起你;事先没有预约,忽然请你吃饭,说明你只是某个饭局的凑数的人。
普通人的社交是怎么样的呢?逢年过节要走人户串门,拜访朋友得带点好礼,平日里也要注重同事的关系,打点好和领导的关系隔三差五要和老同学老朋友聚一下,除此之外还有更多地和不那么熟悉,但是又必须要应酬的人一起假装热情。所以普通人每忙着去“参加XX集体活动、“多去认识些人"。不是我们变的越来越现实了,而是我们生活在一个一切都以效率为导向的大时代。这个社会时刻都要求人们能要以获取资源和价值为导向,要把效率、效益放在第一位,你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所以,观察一下那些(聪明)优秀的人,他们可以跟我们礼貌的互动,也能尊重我们的观点,但当我们想要深一步了解时,就会发现他会有意无意地和我们保持着微妙的距离,之间始终隔着一层纱。
当然,普通人总是竭力攀附那些优秀的人,但这就变成了单纯的“索取”,形成了社交中的依附关系,而不是平等关系,甚至当普通人用力过猛,在别人眼里就成了“诌媚”“逢迎巴结"点头哈腰“的人,最终成为别人眼中的笑柄。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自己一直在扮演“索取"的角色;每一次努力的社交,都是试图进行“不公平交换”。
人只有在同一个层次人群中,才能社交效能最大化。无论你的社交能力多强,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只有同一个层次人才能建立起信任和互助关系,这是社交的基本法则。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人只要肯踏实努力,都能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然后就可以用这个领域的知识起启迪别人,这时你再去和别人社交的时侯,就容易建立起信任关系,从而进行资源交换。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真的是进入高端圈层性价比最高的方式。有点时间多读读书,多陪陪家人,使自己身心愉悦,生活丰富多彩。修身养性,岂不快哉?其实,人生只有一个朋友,就是通过努力遇到那个最好的自己!
非特殊说明,本博所有文章均为博主原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ezhubi.com/oneself.htm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