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迁

作者: 人可工作室 分类: 小故事大道理,更新… 发布时间: 2021-08-18 09:04

 

《孟母三迁》的故事(视频)

《三字经》里有“昔孟母,择邻处。”成语“孟母三迁”的故事也是出于此。意思是指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有一个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次迁移到三个地方。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经常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也说明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
孟母三迁, 她克勤克俭,含辛茹苦,坚守志节,抚育儿子,从慎始、励志、敦品、勉学以至于约礼、成金,数十年如一日,丝丝入扣,毫不放松,既成就了孟子,更为后世的母亲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她本人也成为名垂千秋万世的模范母亲,在中国历史上受到普遍尊崇。 黎民百姓传颂着她的故事,文人学士为其立传作赞, 达官显贵 、孟氏后裔为其树碑修祠,后人把她与北宋 文学家欧阳修的母亲欧母,“ 精忠报国” 岳飞的母亲岳母、晋代名将陶侃的母亲陶母列为母亲的典范,号称中国“四大贤母”,而且位居“贤母”之首。

“你经常和什么人一起,那么,你就是什么人。”我们认为环境决定着人们的语言、宗教、修养、习惯、意识形态和行为习惯。桔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环境对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古有“孟母三迁”,成就了孟子刻苦读书,长大后成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得出这样的启示:我们的生活环境,即与谁在一起,是不是非常重要呢!因为,正如老话所说,跟着好人学好样,跟着巫师学鬼叫。道理就是如此!这也就是成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揭示的道理吧!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你和谁在一起非常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的成长轨迹,决定你人生道路的成与败。这是千真万确的!我们和什么样的同学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就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就不会消沉;与阳光向上的人同行,你就会不同凡响;与志存高远的人为伍,你就能登上巅峰。为什么呢?只因为人是惟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积极的暗示,会对我们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产生良好影响,激发人的内在潜能,发挥人的超常水平,使人进取,催人奋进。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自然的人通过教育使之成为社会的人,一个人从生下来,到成长为人类社会的一员,是一个相对较长的社会化过程。人的成长总是受环境的影响,一是自然环境,二是社会环境。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个孩子入世之初都很善良,天真无邪,成长过程中因环境不一样,就会有不一样的习气,形成不一样的性格和命运。人对于环境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适应环境、改造环境、选择环境,在改造环境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成长轨迹。可以说,人与环境互相依存,互相影响。所以说,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对学生的将来有着深远的影响。一个家庭中,家长的生活习惯,语言、行为,思想观念对子女有着直接的影响;学校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也有直接的影响;社会上一些学生可见、可闻、可感的事物,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也有影响。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个性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同时,注重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教师应立足于全面发展的育人观,以素质教育的目的为导向,坚定不移地为学生创造成长的沃土。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赞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