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你的习惯毁了你

人可工作室 2020-4-24 153 4/24

不要让你的习惯毁了你

先来看几个小视频:

 

早睡早起好习惯(视频)

 

越穷越要戒掉坏习惯(视频)

 

不是疾病年轻化了,而是坏习惯年轻化了(视频)

 

根据21法则,一个行为活动连续重复21次就会形成习惯。习惯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养成的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它能成就一个人,也能够摧毁一个人。一个人如果养成良好的习惯,就等于人生成功了一半,反之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远。

良好的习惯可以使我们拒绝平庸,站在世界的高峰,俯视芸芸众生;而坏的习惯也把我们淹没在平庸的洪流中,再也找不见。习惯是一种可怕的力量,影响着我们的一生,很难改变。根深蒂固的恶习决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我们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潜移默化,我们要保持高度警惕,在我们众多的习惯中,发扬好的习惯,尽量不能被习惯左右,抛弃对人生没有任何帮助的坏习惯,改掉坏习惯的办法只能通过毅力、恒心和不断的自我提醒。

习惯能让人忘记自己的使命是什么,只能按习惯养成的法则去行事,机械地活着,犹如行尸走肉一般。现实生活中,习惯无处不在。它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好习惯能帮我们成就未来,坏习惯也能摧毁掉好的未来。用好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去代替坏习惯,时间一长,好习惯也就养成了。戒掉不良的思维习惯,重塑一个崭新的自我。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都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你样成了循规蹈矩的思维,死抱着既有的套路不放,那么你将成为习惯的牺牲品。

事态每天千变万化,我们只有灵敏通透、随机应变,才能顺利达到我们的目的。构成我们学习最大的障碍就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尝试用变通的眼光去把握一切,你将会发现很多的机会隐藏在其中。一个人一旦养成了消极被动的工作习惯,就会变得不思进取、目光短浅,最后走向好逸恶劳、一事无成的深渊。消极被动的工作习惯,会使你慢慢丧失活力与创造力,最终一事无成,一头栽进了失败的陷阱。

事物本身并不影响人,而是对事物的态度影响人,态度决定人生,我们不能改变环境,但我们至少可以改变内心的想法和看待事物的态度。克服和人攀比的做人习惯,远离毫无主见的思维习惯,放弃凡事求稳的行动习惯,扔掉不用脑判断的思维习惯,信心百倍地做出自己的决断。

个人是否在失败中沉沦,就要看其自己能否把握住自己的失败。如果能够正确地分析和看待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平常心面对顺境和逆境,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地处理好手中的工作,就会克服消极被动的工作习惯,赢得事业上的成功。“习惯了”明明就是一个最常用借口,是很多人不愿改变自己最容易找的借口,那位大叔不愿保持个人卫生就会说自己习惯住的地方脏一些,不愿学习做菜就会说自己习惯吃的简单些,不愿出去运动就会说自己习惯在家躺着……这真的仅仅是习惯的问题吗?这就是骨子里的一种懒惰思想,不想改变自己不想学习,只想保持最舒适的生活,躺在舒适区里。而我习惯了就是最好用的一个借口,既能满足自己欲望又能顾全自己面子,并且还能用这句话安慰别人,找到知己的感觉有没有。

好的习惯都是逆反人性的,需要付出,需要坚持的。比如你去读书需要付出大把的时间,回报可能短时间内你看不到,需要你持续不断的读下去。去跑步也是,你竭尽全力跑上一个小时,累得跟狗似的也不会马上就看到效果,不坚持几个月你不会发现自己身体越来越好。而你已经养成的坏习惯往往都是最舒适的,都是付出很少,回报却很高、很快的。比如往沙发上一躺打开电视看综艺节目,既舒服又刺激,还不用动脑子,几乎没有什么付出却得到了非常高的愉快的享受。

当一个人习惯了为懒惰找借口,懒惰就会习惯上你,再也无法分开。一个人也就再也无法向前走了。

不要让你的习惯毁了你

高层次的人只谈能量,低层次的人总说能力

习惯能量在物理学中又叫惯性力,惯性力量才是决定我们自己一生人命运好坏的根基。宇宙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心想事成,你想成为怎样的人,就先养成什么样习惯的人,慢慢适应这样的人和事,你就变成了这样的人。好习惯自然就是正能量,恶习陋习当然便是负能量了,无论好坏都是习惯能量左右着我们的行动和方向,关键是我们常常汲取的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

能量的重要性大到天体宇宙的运行,小到万事万物存成的价值和意义。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里说的万物皆有灵。既然万物都是能量,按照能量守恒原理,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会无故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外一种形式。人体内的分子运动在产生能量,天体运行也在产生能量。那么,我们该如何能从外界吸取能量呢?人类的初级能量从饮食中获取;中等能量从大脑中获取;高等能量来自于更高等的次维空间。

一滴水之所以能够存成,是因为溶入了江河湖海。人也是这样,所谓"永生"就是让自己彻底融合进万物运转的时空循环当中。其实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崇尚:天人合一,其实意思就是说:大到宇宙天体运行,小到人体五脏六腑,其运行逻辑上都是一样的,这也是我们所说的“道”。禅定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减少能量消耗,才有了"高僧持午"之说,也就是一天只吃早晚饭,省去了中午饭。对于很多悟道、修行的人来说,打坐、苦思、冥想的本质,其实是调整人体的运作状态,使身体的运作秩序将同外界的宇宙天体一致,你就变成了宇宙天体在世上的一个投影,然后做到了忘我、无我。事实上我们的祖先早就发现了这一点,比如《黄帝内经》研究的是人体的运作原理,然后利用的却是金木水火土的相生相克原理。实际上,太阳系里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的运转,和人体内五脏六腑的协作,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人是靠习惯生活的,道理仅是用来指导生活。能改变人生的不是你听过的大道理,而是你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习惯。

道理不是万能药

 

一生那么长,我们听过数不清的道理。不论是亲人前辈的心得教诲还是朋友的善意提醒,亦或是每天通过手机、杂志等各种媒介接收到的形形色色的心灵鸡汤、人生哲理。听了这么多道理,但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过好一生。能改变你人生的不是道理。你的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是由大道理勾勒出来的,有意义的人生都是踏踏实实的点滴积累起来的,这个点滴生活都是由你的习惯决定的。

我们常常期待着自己听到一个终极道理,几天或几个星期之后就能对自己的人生造成根本性改变。但听到之后不去行动,这才是我们普通人真正面对的问题。道理一说就懂,但并不是所有人的人生都会因大道理而发生改变。举个简单的例子,要健康,懂得多少健康的道理都没用,健康养生关键还是要有健康的生活习惯,并长期坚持才行。

清末风起云涌,随时代变化的还有层出不穷的学说,漫天飞舞的各式道理。生于变化的岁月中,梁启超也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形形色色的道理。面对这些道理、学说,梁启超并未照单全收。

《楞严经》里面讲:理可顿悟,事须渐修。能改变人生的从来不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道理。道理是抽象的,是具有普遍性的,但生活不是,人生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同,甚至人生的这一刻与下一刻也千差万别。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着独立人格的个体,而不是一个依靠他人指引生活的盲人,别人的道理用在自己的身上,并不见得会产生好的效果。

不是道理没用,而是习惯不好

 

“知易行难”,听道理简单,按照道理执行却很难。习惯是人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歌德说“最好不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幻想什么,而是在旭日出生的时候即投入行动”。道理听了千万次,不如迈出一步,让道理变成习惯。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没有谁一开始就拥有超人的能力,也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获得成功,成功的秘诀在于生活的点滴,在于平时养成的习惯。有人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是生命的基石。

人是靠习惯生活的。有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同一个动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的动作;同一个想法,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想法。习惯一旦产生,就会影响人的潜意识,进而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你的行为。所以,必须自律行事,赶快改掉坏习惯,尽快培养好习惯。

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梁启超出生于广东新会,在他出生前,梁家在此处已经生活了近二百五十年。梁启超的高祖、曾祖一直以农耕为业。在那个年代没有人不明白读书入仕光宗耀祖的道理,但直到梁启超的祖父这一代,才“始肆志于学”,真正将道理落到实处变成一种习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谁都知道的道理。梁启超谈读书时,不空谈读书有益,只劝人要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不是道理没有用,而是你没有养成知行合一的好习惯。道理与改变人生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知行合一是穿越这道鸿沟的桥梁。如果道理没有真正被你用起来,当然不会对你的生活有任何改变。

所以,听多了道理没有用,将道理内化成你的习惯,变成你的信念才是重要的。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

道理需植入习惯中

 

习惯不是最好的仆人就是最坏的主人。成功与平庸间的不同,并不在于懂得道理更多,而是拥有更好的习惯,能把一个又一个的大道理,转化成一个又一个良好的习惯。只听道理不能改变人生,脑子懂了的同时,身体还要懂,要动起来,将道理植入习惯中,只有这样才能将道理内化成行为,才能发挥道理的改变人生。只听道理对人的影响往往昙花一现,将道理植入其中的好习惯却是人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升值,人整个一生都可享受它的利息。

《易经》中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做人做事要通达,这个道理谁都懂,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将通达的道理融入生活,变成一种习惯。你做不到,梁启超却做到了。“多变”是后人评价梁启超最常用的一个词,确实,梁任公一生观点变化无数,道路变化无数,但这不正是将通达的道理发挥到极致,将道理植入习惯中的一种表现吗?

真正改变你人生的不是道理,而是习惯。听过再多的人生哲理,不把它变成你的一种习惯行为,对你人生的改变也无济于事。

吸烟有害健康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可依然有这么多人戒不掉。能让你人生发生改变的从来不是写在纸上、听在耳里的大道理,改变的发生要靠自己的行动,改变坏习惯,形成好习惯。把道理记在心里,用行动表现出来,把良言变成自己的好习惯。当你拥有了一个又一个的好习惯,何愁自己的人生不越变越好呢?

习惯其实就是我们的兴趣爱好在日常不轻易间所养成的,有什么样的兴趣,就会有什么样结果,祸福无门,唯人自召,一切祸福都是我们自己的因果报应。

你比如说"惜缘惜福",对待我们经历的万事万物,只有懂得爱惜与节俭,才是我们一生中最大的福报,相反,浪费与不知珍惜,就是在损我们自己的福报。

挣钱犹如针挑土,花钱犹如水推沙。居家过日子,勤俭持家早已是中国的古训和传统美德。开源节流是一生人都在追求的目标和生活中的主题,做好了,活得坦然自若,做不好,会为生计所困,活得很累很累。

你又比方说“恶习陋习”,只要粘染上“黄、赌、毒”,“酗酒滋事”等不良嗜好,你一生人都过得穷困潦倒,庸庸碌碌。我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你有什么样的兴趣爱好就会有什么样的人脉圈子,你若是情趣高雅,你周围的人多半都是些谦谦君子,你至少也是常在社会中上阶层的人际圈内混,会很有坤士风度,出口不凡 ,衣食无忧,日子过得逍遥自在……反之,你周围整天围着的是打麻将、喝酒、熬夜,整天无所事事、吃喝玩乐、乱花别人的钱……有这样的一群人参和在一起,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昏天黑地,荒废光阴,到头来总是一事无成,人生秃废。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既然我们控制不了别人、改变不了环境,那么我们就改变自己的心和改掉坏习惯。《了凡四训》给了我们最好的启示:《了凡四训》是明朝了凡(袁黄)先生为教训子孙后代而写的一部家训,是了凡先生终极一生从“被命数所困”到“努力改变命运”的真实经历,深刻阐释了“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方法,行善积德谦卑低调”的种种效验。了凡先生的“立命、改过、积善、谦德”四训,也是我们改变命运的四个阶段,《了凡四训》告诉了我们:命运不是天生注定,命运就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决定一个人富贵贫贱的关键因素,并不是风水、不是星座、不是命数,而是一个人的心。我们要学会见心,心就是一个人的命,就是人的一生。

- THE END -
Tag:

人可工作室

5月28日12:07

最后修改:2020年5月28日
0

非特殊说明,本博所有文章均为博主原创。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