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便好

作者: 人可工作室 分类: 心情刹那, 更新… 发布时间: 2020-03-06 09:20 ė 109 views 6 没有评论

人体的自我保护功能(视频)

 

先来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现代人越来越多、越来越早的患各种各样的病?

按理来说,我们对健康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医疗条件越来越好,养生方式数不胜数,各种高科技,什么量子技术治疗,频谱理疗,人工智能,核磁共振之类的等等,疾病应该越来越好对付才是,但为什么病越来越多?病人越来越多?很多人,要钱有钱,要背景有背景,完全可以吃世界上最贵的药,请世界上最好的医生,住世界上最贵的病床,但是为什么依然治不好自己的病呢?

有时想想我们真的很可悲,我们熬着最深的夜,扛着最大的压力,面对着最复杂的环境,但不知道哪一天大病的厄运就降临了,而且让我们束手无策!我们上知天文下至地理,我们可以抵达太空和月球,却在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手无寸铁,只能坐以待毙。现代文明难道是一种变相的枷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其实,现在的病已经不再单纯只是我们的身体运转出了问题,而是心理状态、社会运转等其它方面共同导致的结果,已经是深层次的问题。

人们常说,十男九痔,十女九炎,人人身上都有癌细胞,我们自己才是自己真正最好的医生。首先,我们要弄清人的本质是什么?人体有365个穴位,一年刚好365天;人体有12条经络,一年刚好12个月。脊椎有24节,年刚好24个节气,人与大自然完全吻合!人本天地之气而生,人体这台精密仪器是存活在天地之间的精灵,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天地间的滋养,故而人体必须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的规律。

人的最高层次的安静就是把自己融合进万物运转的时空循环当中。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崇尚天人合一,意思就是说:大到宇宙天体运行,小到人体五脏六腑,其运行逻辑上都是一样的,这也是我们所说的“道”。对于很多悟道、修行的人来说,坐禅、打坐、苦思、冥想的本质,其实是调整人体的运作状态,使身体的运作秩序将同外界的宇宙天体一致,你就变成了宇宙天体在世上的一个投影,然后做到了忘我、无我。

事实上我们的祖先早就发现了这一点,比如《黄帝内经》研究的是人体的运作原理,然后利用的却是“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相生相克原理。实际上,太阳系里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的运转,和人体内五脏六腑的协作,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再比如古代人所说的人体内的小周天,其实代表月球围绕地球运转的这一系统;人的脊椎有24节,随着身体的循环,每一个骨节都会发生相应的感应。而根据对这些微妙变化,古人体会到了一个周期应有的变化节点,于是把中国农历的一年分为了24个节气。所以,人身上每一点都在宇宙之中有着其对应点。通过反观与内视,所有的星系都会在人体之中找到对应的位置,比如五脏之中的28星宿,比如命门之中的银河系。静心的本质就是不断提高自己与自然的共融能力,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这个世界,大到宇宙天体运行,小到身体五脏的循环,其本质都是一样的。人与外界天地自然、万事万物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这叫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的阳气、能量从何而来?由日月星辰、万事万物而来。日月星辰、万事万物从何而来?由天地运转而来。

人要认识自己,首先就要认识自然,认识日月星辰的运动、变化规律,认识山川河流的运动规律,通过认识世界认识自己,进而又更全面、更完善的认识自然。人与自然息息相通、息息相关。人体产生的能量不仅和运行轨迹有关,还和我们的内心深切相关,它还会反作用于我们身体,影响我们身体的运转。

人的起心动念,实际上就是来自外界的信息,信息来,信息去,来了又去,旧的去了,新的又来,人体的粒子细胞不断地吐故纳新,这就叫新陈代谢。

如何正确使用好自己的生命呢?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中告诉我们的一句话,即:“清静为天下正”。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让我们回归静心——让头脑得到静心,让身体得到静心,当我们身心合一、内外合一、天人合一之时,宇宙集体智慧就会流经我们的头脑,这才是一种生命的完美体验。

老子告诉我们,就是“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我们人体里面什么宝藏都有,人体内联结宇宙高能量空间的什么按钮都有,如果我们只是开放外在世界的名利地位、吃喝玩乐,你“开其兑”了,那你就与圆满的人生无缘了,那你就没救了,就将在人生最后的一刻带着迷茫、带着恐惧、带着痛苦离开美丽的地球。

感恩自己神奇的身体吧!它是天地自然赐予我们为众生服务的管道。我们要正确地使用好自己神奇的身体,不必向外求,只要向自己的内心深处去寻找本源的力量,只要我们按下接收宇宙高能量信息的“确认键”——放下、接纳、感恩!

当我们真正意识到我们的身体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天下众生的身体,是为众生服务的身体时;当我们做事没有贪婪、没有妄想、没有虚假的时候,那一刻我们就突破了自我的小房子,而走向了与生命整体合一的大光明中,那么内在的宁静和智慧就会流经我们,健康与幸福就会伴随我们,我们就将活出自己真正的生命、慧命,明白自己的使命。

养生的最高境界在于四个字:天人合一。

怎么合?顺从大自然的规律就是合。“天”是大自然,“道”是规律。地球上的一切能量,从本质上来说都都来自太阳,每天太阳升起,万事万物开始苏醒,这打个比方:一杯热水放在那里,就会有热气蒸腾向上冒,这就是一股能量我们所说的人的能量,就是人体内这种无形的热能。太阳上升,人间的温度升高,热能释放,人感应到了,体内热能也跟着释放,于是我们就苏醒了。

人生要活的通透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不断丰富,面对多变的人际关系和复杂的人生,很是怀念小时候简单无忧无虑的生活。可惜时光不会倒流,稚嫩的孩童时代已一去无返,面对生命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有多少无常,无法预计,又有几人能做到很好的掌控自己的命运?或许生活本就如此,它掺杂了太多的无可奈何。许多时候,我们看得清环境的存在,却常常看不清自己,让其一生都在迷雾里苦苦追寻有人说,活着就是拼搏的过程,许多的事情,我们无力改变环境,但却可以改变自己。活着本不易,有人一生不甘,一生较劲,与命运抗争,最后却是伤痕累累,身心疲惫,与其活霍受累,不如让自己活得通透,停下腳步听听自己失衡已久的心音,找回以往的简单快乐,问问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把自己活明当然,活得通透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却并非容易,多少人穷其一生都没明白生命的存在的意义!有的人到了生命的尽头才有了感悟,然而已是悔之晩矣。

人生不过百年,不要让自己活得太累。活得透,就是活得自在,活得明白,不斤斤计较许多事情付出了尽力了就好。因为世上本无完美,凡事做到问心无愧,简单着快乐,就是最美简单是人生中最通透的禅意,正所谓:“简单的人如轻盈的云朵,心之所向随绿自在,聚散离合皆遂如本心;简单之人,如画中留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

人活得简单,世界明朗而澄澈;心简单,生活则诗意而美好。活得简单通透的人,不悲不喜,从容安然,不害怕过往经历多少坎坷,不畏惧未知的明日有多少挫折,不沉陷过去,不幻想未来,再大的喧嚣对他们来说不过是沿途的风景,最美不过花开花落。因为他们懂得处理自己的情绪,把一切事物都看得很淡,看得透彻,不让自己沉沦,不去想过多繁杂纠葛,不苛求生活,懂得大道至简,删繁就简,做到了踏实地走好眼前的每一步,认真细致的过好每一天。只有这样,你才是一个聪明的智者。

人的生命,只在睁眼闭眼间。生命短暂,我们应该善待自己,活得通透,无虑无忧,对自己、对人生有个清醒的认识,好好思索活着的意义和价值!因为人生匆匆几十年,日子不长,不要背负太多的沉重过生活,偶尔停下脚步歇一歇,欣赏一下沿途的风景,也许你的生活就会有另一番景色。
要知道生活需要一颗通透的心,要懂得取舍,这是做人的一种选择,也是做人的最高境界!所以,愿我们都能活得通透,珍惜拥有,无虑无忧直至生命的尽头!

人体的运行规律,越符合自然的运行规律,人就越健康。吸收能量,收住阳气,最好的办法就是:静安便好。

滴水怎么样才能永存?当然是把它放进大海里!人体也是这样,所谓“永生”就是让自己彻底融合进万物运转的时空循环当中。道家的“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就是教我们用极度安静的体验事物循环往复的规律,从而得道。所谓得道,就是掌握世间万物运行的规律,并且完全顺应规律做事。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好运,也没有永远的霉运。所有的好事后面都跟着坏事,所有的坏事后面都跟着好事,当你得意的时侯,一定要想背后的隐忧,当你失意的时候,一定要寻思这背后潜伏的机会!因此,那些看透了世间规律的人,身体往往更健康,因为他们精通世界万物的运转逻辑,所以顺势而为,逆势而退。

任何事物都要经过生、长、收、藏的过程。万事万物都有规律,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每个阶段都各有重点。该养精蓄锐时,别着急出人头地,该持续努力时,也别企图一鸣惊人。请相信,通往成功最快的路,不是找寻捷径,而是脚踏实地。在潜龙勿用的阶段,就应该埋头苦干;该你学习成长时,不要锋芒毕露;如果经历突发的苦难,说明前面有一个更大的收获。人要是到了这种意识,到了这种境界,很难做到内心不淡定。懂得大道的人,往往并不是那些有很多书本知识的人,恰恰相反,一个没有受过任何系统教育,但悟性极高的、具有开放思维的人,往往真正悟到真正的大道。人一旦违背了大道和生命法则,虽不一定会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恶习陋习,就会大大增加得病的机会。这就和交通规则一样,你违背了交通规则,不一定会出事故,但其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

六根清净,是哪六根呢?

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就像是六个强盗,占领我们的身体。它们每天攀援六尘,作恶造业,影响着我们思想。外界的种种因素都会轻易扰乱我们的内心,其实造成这一切的原因都在我们自己。如果心灵的修养达到了,即使身处闹市,一样能保持内心的宁静。

无德禅师座下有一位学僧元持,参学多年,虽然刻苦精进,但是仍然不能参透禅法。

有一次,元持请示禅师:“弟子进入丛林多年,但是仍然无果,请求老师慈悲指示。”

无德禅师回答:“你要看管好你的两只鹫、两只鹿、两只鹰,约束口中的一条虫,同时要和一只大熊争斗,看好一个病人。如果你能做到这几点,一定会对参禅有帮助。”

元持内心十分疑惑:“学僧孑然一身,并没有带老师口中说的这些动物,怎么看管呢?”

无德禅师微笑说:“我说的两只鹰,其实指的是你的两只眼睛,非礼勿视,不要看一些不该看的。两只鹿,是你的双腿,不走恶道,非礼勿行。两只鹰,指的是你的双手,非礼勿动,不要拿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一条虫,就是你的嘴,不要说不该说的话,非礼勿言。大熊就是你的心,不要自私固执。我说的病人,是指你的身体,不要让身体陷入罪恶。明白了我说的这些,并且能够看管好它们,你一定会有所成!

眼睛是我们的第一器官,我们总会看到别人的过错。如果眼里看到的都是别人的不好,我们的世界就不会平和。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我们要学会看别人身上的优点,记住别人的好,互相欣赏,多赞美,少批评。

耳根是我们聆听善知识、汲取智慧的器官,但是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恶语,从而内心产生不平。人没有不说人,也没有不被人说。听到好听的,我们不要太过执着,听到不好的,也要用平常心对待,及时修正自己,做最好的自己,或安定下心来恭敬远离。

鼻根能嗅香,舌根能品味。吃东西不要挑三拣四,这个也嫌不好,那个也嫌不香。如果到了真正饥饿的时候,你还会觉得难吃吗?

身体不要沾染恶习,如果身体有了恶习,就会影响我们的正念。我们要学会用一些好习惯替代掉那些不好的习惯,行走于天地间,吸收大自然正能量,保持我们的身根清净,自然也就身心健康,安然自得。

意根清净,时刻要保持正心正念正觉。可以说善恶就在一念之间,好与坏都是我们自己的起心动念决定的,祸福都是一念之差,因此我们每个人要经常观察自己的心念,如果处在善心之中,理应生起欢喜,尽量使善业与日俱增;倘若处于恶意之下,那就必须立即忏悔改过。举头三尺有神明,人有善念,天必佑之,有贵人加持,福禄随之,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众神卫之,众邪远之,众人成之。

人之流转于生死轮回的苦海之中,就是由于六根不曾清净,自从无始以来的一切罪业,均由六根所造。

“六根清净”就是眼见了色,不为色尘所摇动;耳听了声尘,不为声尘所摇动;鼻不为香尘所摇动;舌不为味尘所摇动;身不为触尘所摇动;意不为法尘所摇动。能不为境界所摇动,就能保持内心的安定,淡定从容,慎定如山。

这个世界存在神吗?自己就是自己的神!

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闭目养神”,意思就是说:当你做到足够安静,你闭上眼的那一刻神就来了。这才是这个词的深刻内涵!千万不要外求神,举头三尺有神明,神就在你的起心动念,举手投足之间,它是你内心深处的呼唤,求神不如求己,当你能够真正面对自己内心的时候,当你能做到恬淡虚无,你身上的负能量自然消退,你的神就来了!佛就是人,人就是佛。佛是觉悟了的人,人是痴迷了的佛。我们常说有护法神加持,其实护法神就是你自己!

怎么才能静呢?安静的坐在那里,体会领悟到你的呼吸,一呼一吸就是世间最简单的轮回,你就在反复经历每一个轮回!在这轮回之间,你要体会人和天地之间能量的交换:吸气是吸收天地的精华和能量,人活一口气,就是吸进来的这口热气。呼气是排除你的杂念和负能量,是一种释放。呼吸推动气血打通全身筋络,促进微循环,供给脏器养分。人一旦只吐出热气,不能吸入热气,生命就要终止。这一阳一阴、一补一泄简单的动作正好达到阴阳平衡。这就像老子所说的:“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静”的本质就是不断提高自己与自然的共融能力,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再比如佛家的禅修,禅定让自己的大脑和全部身心细胞处于高度安静的状态,这个时候你的大脑就像超导体一样,不需要补充多少食物能量,也同样是精神抖擞。你的心就是整个世界,当你充满着欢喜心、慈悲心、包容心的时候,时空的正能量会源源不断流入你的身体;当你正发善心、善愿的时候,瞬间就会得到无限的能量。人一旦到了这个境界,自然的就能产生到敬天爱人、爱护众生的仁慈。静心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打开我们先天本有的智慧和能力。这个人人具有的先天智慧和能力,中国人称为“道”,瑜伽称为“梵”,儒家称为“仁”,佛家称为“佛性”。

一旦打开这个智慧之门,人就会有一种创造力,可以从无到有,就会有一种兼容,能和万事万物和谐与共。而且你会把世界看的骤然清晰,就好像玩游戏样,有一天你忽然发现自己根本不是游戏里面的主角,而是玩游戏的那个人。这是一种光辉,可自照,亦可照人。人生就是一场修行,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英雄,仁、智、勇三者缺一不可。所谓仁,就是一种慈悲善良的心态;所谓智,就是一种看穿规律的能力;所谓勇,就是一种直面生死的勇气。

放下,接纳。活着,惠泽。静生智,定生慧,静安便好!

本文出自人可工作室,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s://www.hezhubi.com/quiet.htm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