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面向手机开发者的华为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Beta版本发布。华为又一次兑现科技创新的承诺,实现了三个月前在华为开发者大会HDC官宣的鸿蒙发展计划。
支持各种终端设备的鸿蒙操作系统,正沿着华为规划的节奏快速成长:9月10日起,华为陆续面向应用开发者发布大屏、手表、车机的Beta版本;12月发布手机Beta版本,并提供SDK(软件开发工具包)、开发文档、开发工具和模拟器,供手机开发者鸿蒙创作手机应用;预计明年,华为的智能手机将会升级支持鸿蒙2.0。
鸿蒙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臣,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录表示,鸿蒙操作系统是万物互联时代的操作系统,将为用户带来更多的应用服务入口,和颠覆性的智慧生活体验,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实现广泛的行业升级。
纵观信息科技行业的发展历史,总有一些公司站在了技术革命的风口浪尖。吴军在其代表作《浪潮之巅》中说道,一旦站在浪尖,即便什么也不做,也能随着波浪顺利地漂个十年甚至更久。无论是电话时代的AT&T,PC互联网时代的英特尔、IBM、微软,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苹果、谷歌、阿里巴巴、腾讯,都受益于信息技术的变革,成为幸运的时代弄潮儿,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PC主导的互联网时代,和智能手机垄断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在过去二十年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如今,萌芽已久的物联网正蓄势待发,成为下一波时代浪潮。
80年代,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几个学生把宿舍门口的可乐贩卖机连上网,这样就可以足不出户远程查看有没有可乐、可乐够不够冰,免得白跑一趟。就这样,肥宅的快乐催生了物联网雏形的诞生。
物联网的概念被热炒了许多年,却一直雷声大雨点小。有数据显示,智能设备的联网率不足20%,家居厂商APP安装率不足10%,用户对智能特性的使用率甚至不到1%。如今手机投屏都要大费周章,更别提万物互联了。
主要原因是通讯技术、硬件设备还无法支持大量连网的设备有效通信,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依然是物联网的制约。但是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等硬件快速升级,5G、人工智能的普及,物联网正在逐渐走进现实。据华为全球行业展望报告预测,到2025年,个人智能终端数预计将达400亿,全球联接总数达到1000亿,全球的智能手表、眼镜等可穿戴设备将达80亿。Statista数据也显示,从2015年到2025年,人均智能设备将大幅再增加,预计将从2台增加至9台。
然而,如此多的智能设备所构成的生态是十分碎片化的,无法相互协作,为用户带来良好的体验。不同终端设备都有各自独立的操作系统,沟通起来非常复杂。仅苹果一家而言,就有N种操作系统:iOS(手机)、iPadOS(平板)、watchOS(手表)、macOS(PC)等。至于那些智能冰箱、扫地机器人等家电,操作系统更是五花八门,无法相互通信。
此外,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创新仍然局限于单个操作系统。比如,手表应用主要集中在运动健康、个性化表盘等类别;电视应用主攻影音娱乐、教育等;车机应用几乎都是地图导航、影音等。随着每个人的智能终端越来越多,单一终端的体验往往无法满足人们随时随地对智能体验的需求。应用开发者需要为不同设备重复开发,不同屏幕的适配工作量很大。对于消费者来说,不同设备上同一应用的体验经常不一致。例如很多手机游戏在iOS和Android上版本更新的时间不同,体验也不一致。随着操作系统越来越多,用户的学习成本也在增加。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具有先发优势的苹果和谷歌,牢牢把控着移动操作系统的霸主地位。即使是微软、三星这样的科技巨头,作为后来者也破局失败。2010年,微软的Windows Phone横空出世,具有可以与PC无缝衔接的特性,号称“第三大手机系统”,结果市场份额始终未能突破两位数。
微软作为PC操作系统霸主,在移动端为何遭遇如此惨败?首先是因为起步晚,错失良机。2007年之前微软还在沉迷于做键盘手机的操作系统,未能赶上触屏智能手机疯狂扩张期。其次,Windows Phone更新缓慢,Windows Mobile 6在2007年发布,而三年后,当安卓已经扩展到49个国家和地区,iPhone已经推出第三代时,微软才发布Windows Mobile 7。而且系统功能不完善,很多语言不支持,到第8代发布时,老用户还无法升级。此外,Windows Mobile没有“苹果命”,还一身“苹果病”。本身起步就晚,还选择闭源,且收费高昂。开发者不如转向收费相对较低的苹果和开源的安卓,导致Windows Mobile的应用十分稀缺。2010年Windows Mobile官方商城才仅有944个APP上架,而此时苹果的应用商店已经有30多万个应用了。
鸿蒙操作系统是万物互联时代的操作系统,不但能用于智能手机上,也能用于电视、车机、穿戴产品等各种智能终端设备上,满足从个性化应用升级到个性化设备的用户需求。过去,功能手机时代,同一款手机的硬件和软件永远固定不变;智能手机时代,硬件依然固化,但用户可以通过下载新应用获得个性化体验;现在,鸿蒙操作系统革命性的分布式技术不但让软件解耦,还让硬件能力脱离物理实体的限制,让多个物理上分离的终端融合成一个“超级终端”,按需调用、组合不同设备最适合当下场景的软硬件能力,为用户带来流畅的全场景智能生活体验。鸿蒙OS让人、设备、场景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以人为中心,以场景定义设备,带来最优体验。
举例来说,当用户用手机开始导航,上车后导航会自动同步到车机屏幕,下车后,导航有会自动切换至手表,让同一个应用在手机、车机和手表上无缝衔接。搭载了鸿蒙操作系统的硬件也拥有了更高的服务附加值,人们仅需用手机“碰一碰”即可快速连接设备,原本无屏的家电秒变有屏,通过手机可以看到料理机的运行状态,还能用手机上的烹饪菜谱一键设置料理参数,化身烹饪大师。家电还会主动与用户沟通,提醒用户自己的运行状态有哪些问题,如油烟机油网需要清洁等,让用户做出相应的操作。
在鸿蒙操作系统的生态建设中,最难的就是得到硬件开发者和硬件厂商的支持。对于应用开发者来说,鸿蒙操作系统的分布式技术给他们带来了全场景应用的创新空间,他们可以利用分布式能力开发更多跨终端的应用。华为开放的15000+API和新升级的开发工具DevEco Studio,能够帮助开发者实现“一次开发,多端部署”,大大提升了开发效率。对硬件厂商来说,鸿蒙操作系统带来了产业升级的机会。一个电水壶搭载鸿蒙操作系统后,便成了一款“看得见”、“会说话”的智能水壶,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更多差异化的智慧体验,不仅能提升用户粘性,还能卖出更高的价格。
目前鸿蒙操作系统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吸引了包括京东、银联云闪付、优酷、滴滴、百度地图、WPS等在内的120多家应用厂商,还有美的、九阳、老板电器等20多家家电厂商深度参与生态建设。
华为鸿蒙发布后在网上引起激烈讨论,特别是许多吃瓜群众,什么都不懂就敢大言不惭的批这批那,毕竟是这么专业的事情,源码都放出来了,又有方舟编译器加持,肯定不是简单的换肤(UI)这么简单,相反,人家UI(肤)多年前便开始布局,为了让人感觉不出内核的变化,减少平台迁徙难度,反而UI没什么变化,于是嘴是两张皮,逮到UI没变、可以运行APP…就开始吼还是安卓、还是Linux…。
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怪吃瓜群众,毕竟好多大V科技号都在胡诌,误导群众,另一方面国人也经历了太多造假事情,比如芯片logo一换就号称国产芯片、LCD背光换成主动发光就敢宣称新一代OLED、换个UI就号称自家操作系统…屡见不鲜,再加上华为有粉就必然有黑,有人就有江湖,所以综合下来吃瓜群众乱猜乱怀疑也就正常了。
我也是个半吊子,也不是什么粉、也没看过源码,但多少略懂点底层编程,今天也就来说说这个事儿。
一、驱动、内核、应用
电脑底层是一堆硬件,数字电路就是用一系列的高低电平变化来驱动显示、打印…以及采集键盘、触屏输入…,当然也包括计算,这些高低电平为了管理于是抽象成二进制数,于是成了数字与数学问题,然后就可以分析并通过程序来控制。
底层处理数据量超大超复杂,于是就要像数学方便计算的函数一样将这些控制与处理也做成程序函数,于是就是驱动函数,这些驱动函数的名字就是驱动接口。
但驱动函数仍然很多,就像数学公式这么多,要系统的学习和应用肯定得有自己的组织、记忆方式,于是就有了内核,内核就是起承上起下的作业,也是一个操作系统的核心,在应用程序和底层驱动间架起桥梁,内核提供统一的程序访问底层驱动的接口(如Windows的API)和管理机制(如Windows的消息机制)。
再往上走就是应用程序和UI界面,我们使用者是看不到API接口的,只能看到鼠标键盘显示器…,你看到的东西都已经是应用程序处理过的了。
当然这个划分只是大概,并不完全。
二、Windows、Linux、Unix内核及其衍生
抛开dos这个古老系统,unix系统可谓是现代操系统之父,刚开始Unix没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将内核源码开放的,但是后来意识到重要性后便开始收费了,于是Unix便只能是大公司才会用,大学老师为了教学于是仿早期unix写了minx,然后一个学生又仿minix写了Linux,然后Linux开源,允许大家修改,所以Linux便发展壮大了,所以Linux与Unix代码上没什么关系,但又是借鉴和兼容的。
Windows早期(包括win98)是基于DOS的,其实很low的,后来找高人也是参考了Unix写NT内核才是真正的现代操作系统,win2000前后的Windows完全是鸟枪换炮。
苹果的ios是基于Unix的变种,而且也是闭源的,所以Windows、Linux都是仿Unix而苹果才算是根红苗正,但奈何不开源所以脱离了大众,没有群众基础。
googe的安卓是基于Linux的,而且也是开源的,苹果内部怎么处理的不知道,但谷歌是在Linux基础上加了一个虚拟机而构成的安卓。
也就是说真正的内核也就是WindowsNT、Linux、Unix三家,脱离之后想重新建立生态系统是很难的。
三、华为的鸿蒙与三家内核的关系
Google的安卓虚拟机是基于Linux,Linux是开源的,那安卓也得开源,但是基于安卓虚拟机之上的服务包GMS则可以闭源的,这点还好,国内手机对GMS依赖不高,比如国外用Google地图就必须依赖GMS,但国内用高德、百度就可以不依赖GMS,像华为早就推出了HMS服务包。
至于UI这个皮肤就更是如此了,小米有小米的UI、华为有华为的UI。
现在华为推出的鸿蒙系统沿用的肯定华为的UI和HMS,鸿蒙系统肯定向更深层的内核进军了,问题的关键是鸿蒙到向底层进军到什么程度。
前面讲了,为何三家内核独大,主要是生态,所以兼容现有生态是务实的选择,谷歌开始(现在)也是以Linux为基础的,现在谷歌做大了,其虚拟机上的应用已经没什么Linux痕迹了,鉴于手机中安卓的地位,华为开始肯定也要兼容安卓,兼容事半功倍,不兼容事倍功半。
先看怎么兼容安卓APP?我猜一种办法是重新写一个支持新系统的安卓虚拟机、一种办法是自己搞个编译器(方舟)让原来的代码重新编译一下就可以运行在新系统上。
前者让用户感觉不出来内核到底是什么,Linux(现安卓便是)、鸿蒙、其他都有可能。
后者则需要开发者重新用编译器编译生成新的应用程序,只不过开发者不用重新码代码可能开发者也乐意。
从种种迹象来看,华为是两手都在搞,所以也可以认为华为志在必得,特别是编译器这一手,一般公司真的玩不起。
但前期华为多半会是用新的虚拟机这个方案,这个才是用户接不接受的主要因素,编译器主要是针对开发者接不接受的主要因素,两个都接受了,鸿蒙就可以大刀阔斧的干了。
从官方资料看,华为现在的鸿蒙系统是多内核,内核包括了Linux和鸿蒙,即然可以直接无缝安装安卓APP那多半还是有一个虚拟机的,只是不知道虚拟机到底是运行在Linux上还是鸿蒙内核上还是有什么特殊处理,这个本人能力有限就理解不了了,须要看代码才行,但猜测很可能早期还是在Linux基础上开发的虚拟机可能比较大,这样稳妥。
这个期间可能确实不算真正意义上的鸿蒙系统,但已经有了鸿蒙技术、框架、雏形了,已经比换肤和HMS更向内核进了一步了,这可能也是争论较多的原因。
然后过段时间,当大众和众多手机厂家习惯了新操作系统后,不知不觉中便可以踢出Linux而让虚拟机运行到鸿蒙上,这个是很有可能的事情,只要大众和手机厂家们支持应该不会太远,这个时候鸿蒙系统将毫无争议。
最后就是当方舟编译器被众多开发者接受,这个时代甚至可以去掉中间的虚拟机了,鸿蒙将形成可与Unix/ios、Linux/安卓抗衡的新系统,如果野心足够大甚至可以抗衡Windows。
所以,请大众多给鸿蒙一点时间和口德,也请众多手机厂家互相扶持一把,也请开发者们多试试方舟编译器,别整天骂骂咧咧说没有国产操作系统,而正当国产系统开始萌芽而有千搬的挑剔,挑剔如果是为了促进鸿蒙的进步到也无可厚非,但挑剔如果是建立在无知谩骂、别有用心就过分了。
2条评论
Thanks so much for providing individuals with an exceptionally brilliant opportunity to read in detail from this blog. It’s always very amazing and also full of fun for me and my office acquaintances to visit your website at least 3 times in 7 days to study the fresh guidance you have. And of course, I am just usually satisfied for the fabulous concepts you give. Certain 1 facts on this page are surely the most suitable I have ever had.
非常感谢为个人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来阅读这篇博客的详细内容。对我和我办公室的熟人来说,在7天内至少3次访问你的网站来研究你的最新指导,总是非常令人惊讶和充满乐趣的。当然,我通常对你给出的精彩概念感到满意。这一页上的某些事实肯定是我所见过的最合适的
I simply wished to thank you very much again. I am not sure the things I would’ve done without those points shown by you directly on my area of interest. It was actually the hard setting in my position, however , witnessing the expert mode you treated the issue made me to cry for delight. I’m just grateful for this support and thus pray you know what a great job that you’re putting in educating the others through the use of your webblog. Most probably you’ve never encountered any of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