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腰傣的美丽 尽显柔美和浪漫 

作者: 何朱必 分类: 优质博文, 更新… 发布时间: 2020-06-19 09:49 ė views 6 4条评论
居住在哀牢山下的傣族,因其妇女的服饰用长达丈余的特制彩织锦缎,缠绕成宽约一尺半的花腰带系住筒裙的穿着特点,俗称花腰傣。花腰傣的名称最早见于清朝,清朝时代将“百夷”记载为“摆夷”,把德宏州为主的傣族为“旱摆夷”(明时称“大百夷”),西双版纳州一带的傣族为“水摆夷”(明时称“小百夷”);居住在红河中游的傣族为“花摆夷”。民国21年,《新平县志.民族》载:摆衣性儒,居炎瘴地,喜浴……分沙摆、旱摆、花腰摆、苦菜花摆四种。其文中所提的“摆衣”,就是今天新平境内红河流域的花腰傣的前身,直到今天,当地的老百姓还一直延续着这种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尊重傣族人民的意愿称为“傣”。据说居住在云南省新平县戛洒江一带的花腰傣人,他们的祖先是滇皇族后裔。哀牢山农民起义首领刀成义,是他们平寨傣族的老祖宗。戛洒江一带的花腰傣人多数姓刀,他们的祖宗是在大迁徙中失散的部落。
从滔滔红河沿岸,到茫茫哀牢山峦间,生活着一支叫花腰傣的族群部落。千百年来,他们以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美丽的民族服饰著称于世,他们被学界称为“古滇王国的贵族后裔”。他们究竟从哪里来?为何来到群山环抱的哀牢山腹地繁衍生息?他们与历史上的古滇王国之间到底有何关联?

展开彩云之南壮丽的画卷,一条如练的蓝色彩带将云南从中部一分为二,那就是壮美的红河。当红河流到滇中的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时,它与大春河和绿汁江相汇,在滇中大地上画下了一道令人惊叹的反“S”形壮景——红河第一湾。

站在红河东岸高高的山梁上,遥望红河第一湾,只见那云雾缭绕的哀牢山下,红河情意绵绵地缠绕着从哀牢山延伸下来的每一条山脉,接纳着从哀牢山奔流下来的每一股清溪,两岸是青绿的甘蔗林和成排的攀枝花树。安卧在绿丛中由土掌房组成的傣家村寨,仿佛一座座小巧玲珑但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令人神往。这里离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县城不远,从县城开车西行大约一小时就能到了。因为整理民间文学工作的需要,每年我都要来这儿收集民间文化素材。

花腰傣村落大多建在环境清幽的缓坡地带,他们建盖的土掌房古老坚实、拙朴可爱,与周围环境协调,反映了花腰傣崇尚天人合一的生活理念。

红河畔的热带丛林中,总是藏有说不完的故事。有一个古老的故事是这样流传的:在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傍晚,活跃在今昆明滇池地区的一个古老王国因抵挡不住外来军队的入侵,在落日中降下了血色的旗帜,带上稻种和蔗苗,举族南迁。在这次民族迁徙的队伍中有一支贵族部落,女人们穿着华丽的服装,腰上缠着五彩斑斓的花腰带,衣服上坠满了银饰,裙子上绣着精美的花边。为了穿上这套美丽的衣服,她们每天要花很长的时间。于是这支队伍越走越慢,落在了迁徙大部队的最后。走到哀牢山下、红河谷地的时候,他们看见前面的人砍倒的芭蕉树那粗壮的根茎已经变黑了,就以为前面的人已经走得太远,追不上了,于是干脆就在这个美丽而富饶的地方停留下来,并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其实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芭蕉树被砍倒之后,很快就会变黑,她们并没有落后太远。不过,既然已经到了一个得天独厚的富饶之地,他们也不用再辛苦地长途跋涉了,他们从此在哀牢山深处的红河谷地繁衍生息。

今天,当我们来到红河第一湾畔,依然还能看到这样一群人,也是穿着华丽的服饰,头戴伞状斗笠,他们有个美丽的称号叫“花腰傣”,是傣族的一个分支。我们禁不住要问,这身处热谷,却身着华贵服饰、穿戴整齐的族群从哪里来?为何都聚居在这长不到90公里,宽约7公里,总面积约650平方公里的红河谷上段?又为何有一个“花腰傣”的美称?她们与历史上那支掉队的贵族部落之间有何关联吗?这些华丽的服饰能不能带给我们一些启示呢?

绚丽的花腰傣服饰

在花腰傣文化中,其具有象征性要素的就是花腰傣的服饰,其妇女的服饰用特制彩织锦缎,缠绕成花腰带系住筒裙,它是花腰傣与当地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标志,是代表花腰傣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花腰傣”这一称谓的来源就是其服饰文化形象的延伸。

 

花腰傣妇女的服饰华美艳丽,纹身染齿等习俗与古滇国贵族一脉相承;至今仍遗风不改。花腰傣妇女的盛装用料考究,特别是傣洒、傣雅,多用绸缎,且刺绣精美、银饰琳琅满目,光彩夺目,彩带束于腰间,绚丽多姿;一双手戴几对银镯,十个指头都戴满戒指,丰姿绰约,整套衣服穿戴起来几乎无法劳动,只能参加礼仪性活动,是富贵身份的象征。

繁衍生息在哀牢群山、红河之畔的新平花腰傣由于地处偏僻、居炎瘴地,封闭的环境使花腰傣完整的保存着古傣先民古朴原始的自然崇拜、祭祀、巫术、染齿、纹身、服饰和赶花街等习俗。在层层梯田环绕哀牢山中,火红的凤凰花映红的戛洒江岸,花腰傣人掩映在江岸古林间的村寨、古堡式民居,以及典雅的服饰、多彩的风情、奇异的习俗形成的独特花腰傣文化如劲风过海,享誉中华大地,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

摘要居住在哀牢山下的傣族,其妇女的服饰用特制彩织锦缎,缠绕成花腰带系住筒裙。

劳作中的花腰傣妇女

花腰傣有语言,没有文字,他们的文化都是靠口传心授或传统习俗代代流传,但花腰傣却创造了辉煌的诗篇。他们流传下来的文学丰富,舞蹈优美,歌曲动人。他们依然保留着染齿和文身的古老习惯,从十来岁开始就染齿和纹身,以黑为美,牙齿染得越黑就越漂亮。纹身身主要是为了避邪,花腰傣认为人是有灵魂的,世上是有鬼魂的,文身可以驱鬼,也可以让自己的灵魂回家。

新平花腰傣文化凸现了独特性,最具表现力的就是花腰傣服饰。“花腰傣服饰是穿在身上的艺术,写在身上的历史。”有的专家学者对花腰傣服饰给予了高度评价。花腰傣上衣较短,腰常露在外面,但用彩带束腰,花腰傣由此而得名。花腰傣女性的服饰根据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款式,但都是以筒裙为主,大胆的色彩搭配和斜角倾斜,加上缀在身上的银饰,尽显花腰傣女性的柔美。最为特别的是花腰傣少女的帽子,独特的形状和别出心裁的佩戴方式,把花腰傣的神秘与原始展现得淋漓尽致。

花腰傣的赶花街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节日,是为了纪念传说中替傣家人驱除灾难杀死恶龙的英雄岩龙而进行的集会。赶花街还是花腰傣“小卜冒”(小伙子)和“小卜少”(姑娘)们挑选伴侣的盛大节日,被称为“东方情人节”.节日这天青年们都穿起自己的民族盛装,花街上小伙子会主动与自己看上的姑娘搭话,并赠送小礼物,如果姑娘有意,也会回赠自己做的手绢、花带等,并与他单独到树林中寻一个安静的地方相会。姑娘会拿出小竹箩里亲手做的糯米饭、炸鳝鱼干、腌鸭蛋等喂给小伙子吃,也就是“吃秧箩饭”,以表达爱慕之情。如今的花街节,已从青年人的谈情说爱扩展为当地展示民族风情,开发商贸经济的活动。

最美民族— 风情“花腰傣”

“花腰傣”被游客赞誉为“最美的少数民族”!“ 花腰傣品牌走向世界”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首次亮像:原生态花腰傣服饰,“花街节”的一大亮点,身着艳丽花腰傣服饰的千名花腰傣群众沿戛洒大道—花街—戛洒大槟榔园文化旅游广场,一派“满城尽是花腰傣”的壮美景观,吸引了各地游客慕名前来新平戛洒赶花街, 2016年春节黄金周新平县共接待游客27.02万人次,同比增长10.3%。

下面就带同大家一同走进新平花腰傣,去感受“原生态的傣族风情”!

“花腰傣|——中国傣族的一个独特群体,相传为古滇国王族的后裔,传说中古傣民族迁徙的落伍者、遗留在哀牢山腹地的古滇国皇族后裔,神秘的花腰傣是我国傣族的一个分支,以服饰斑斓、色彩绚丽、银饰琳琅满目如彩带层层束腰而得名。花腰傣现有7.2万人,有傣雅、傣洒、傣卡、傣仲等自称,80%居住在新平县内,其余散居于元江等县内。

每年农历一月十三至十五日是“花街节”,是“花腰傣”最隆重的节日!相当于西方的“情人节”!被誉为“东方情人节”,主要是男女青年们谈情说爱的集会,男女约会、跳民族舞、对歌等!这几日,姑娘们穿上镶有银泡的艳丽服装,戴上首饰,背上“秧箩饭”,由寨中最具名望的女人带领走上街头,让翘首等待的“小卜帽”们相亲。若双方中意,小伙子便立刻拉上姑娘,跑到树木浓密的深处,倾吐爱情,互赠礼物,一起吃秧箩里的“情人饭”,自自然然,顺风顺水!

人们的装梳打扮特殊。“已婚妇女“的头饰是用1条宽约2寸的青布头帕将头发层层包住,再用1条2条有红缨的青花布条将1块红条花布包扎在上面,扎成1个高耸的头型。上身穿无袖右襟内褂,前胸挂着成排的银泡,衣领由1条宽约2寸镶满银泡的布条沿脖子往后反搭而成。下面穿筒裙,裙摆有5色花边。这里的傣族妇女每次要将数条裙子迭穿,1条比1条高,将里面1条的花摆露出来。腰间系上1条花腰带。身后用1块镶满银饰、缀满红缨的布块迭成三角形围在腰上,用青色布包在腿上作为绑腿,出门帽沿向上。

而“未婚少女”,就会将头发系于脑后,戴上一串串银泡。内衣为右襟无领无袖短褂,左前方镶满银泡。外衣为无袖无领衣,用红、绿、紫色绸缎制成。下身穿黑色筒裙,裙端有各种图案,腰间系有1条五色花布带,用白布在小腿上。当然,花腰傣的女人们平时穿的衣服可没有这么复杂。紧身背心和桶裙更能适应燥热的气候与繁忙的劳作。热了就穿一件紧身内衣,一条桶裙。冷了就穿上无扣窄袖开襟短外套或加上几条裙子。随天气的变化,脱穿起来非常方便。相比之下,花腰傣男人穿的衣服就简单多了,宽松的黑色对襟立领土布衣服显得特别的精神、利落。

没有受到南传佛教文化影响,信奉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崇拜,是花腰傣原生型文化特征最鲜明的体现;艳丽多姿、内涵丰富的服饰文化,是花腰傣文化中最神奇、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异彩纷呈,风情奇异,承传完整的民风民俗,使花腰傣文化充满令人着迷的色彩;花腰傣,臣服于水,膜拜于水,追随于水,从而形成了水的优姿和澄怀,显示着水的品格和生态。

在花腰傣的婚俗中,有一条“不落夫家”的说法。也就是婚后新娘不会马上搬到新郎家中。婚礼仪式结束后,新娘当天就会回到娘家。新娘当天即使留在男家,也是与自己的女伴同宿。第二天早早地就回娘家去了。接下来的日子,新娘只有在农忙、家中有事、过年过节的时候才回男家,每次也只住两三天。直到女方有孕,男方才能把妻子接回家长住。这个时间有长有短,长的一两年,短的也要一两个月。 比起长辈们,现在的年轻人要幸福得多。大多数青年人在结婚后仅仅象征性地分开居住几天,长的住一二个月便到男方家长期居住了。有的青年人已经完全放弃了这种婚姻习俗,比如在腰街乡的一些傣卡人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只要家庭需要,无论是居住在男方家还是女方家都是可以的。

花腰傣住着“土掌房”.这种房子的四面都是用黏土夯成的。一般是两层、平頂。上层是用来住人,外面有一个阳台,供人们休息、晒东西。下层用来烧饭、待客,或是堆放杂物。

“花腰傣”这个高原明珠上美丽的民族,来自何方,又要去向何处?

无人知晓,有人言他们是古滇国的遗贵,也有人言他们源自古代的百越,还有人言他们是编织爱情的民族…… 相信,她们永远都不会老去。

本文出自何朱必博客,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www.hezhubi.com/dai-2.htm

4条评论

  1. supreme new york 2022年11月18日 上午8:41 回复

    I happen to be commenting to let you know what a excellent experience my princess enjoyed browsing your web site. She discovered plenty of things, which included how it is like to have a marvelous giving mood to make other individuals easily know precisely specified tortuous subject areas. You undoubtedly surpassed our own expected results. I appreciate you for supplying the warm and helpful, healthy, edifying and even easy guidance on your topic to Janet.

    我只是想让你知道我的公主浏览你的网站是多么美好的经历。她发现了很多事情,包括有一种奇妙的给予心情是如何让其他人容易地知道精确指定的曲折主题领域。你无疑超越了我们自己的预期结果。我很感谢您就您的主题为Janet提供了热情、有益、健康、有启发性甚至简单的指导。

  2. off white 2022年11月11日 上午8:28 回复

    Thank you a lot for providing individuals with an extraordinarily pleasant chance to read from this web site. It really is so cool and also stuffed with a great time for me personally and my office peers to visit your website not less than three times every week to study the newest stuff you have. And indeed, I’m always fulfilled with your impressive methods you give. Some 1 points on this page are without a doubt the most beneficial we have all had.

    1. 何朱必 2022年11月11日 上午9:00 回复

      非常感谢你为个人提供了一个非常愉快的机会来阅读这个网站。它真的很酷,而且对我个人和我的同事来说,每周至少三次访问你们的网站来研究你们的最新资料也是一段美好的时光。事实上,我总是对你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方法感到满意。这一页上的一些要点毫无疑问是我们所有人都受益匪浅的。

      谢谢!

  3. porn pics 2020年6月25日 下午2:37 回复

    Looks good!I like thi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