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医药是世界瑰宝

作者: 人可工作室 分类: 保健调理 发布时间: 2019-07-23 15:14

听会儿中医(音频)

中医不是简单的药物器械,不是针灸,不是按摩,不是具体某个方法,中医是文化观,有基本的原理和法则,只要是人,基本的原理和法则一直在作用,这是千古不变的规律,不因为人的意愿而改变。
学习医家经典,贵在掌握这些原理和法则运用到实际中来,这个过程好像拆旧屋建新屋一样,通过拆旧屋了解屋子如何构造,然后运用构造之理建造新屋。这些原理和法则,我们叫天人之学,人不仅仅是肉体的存在,还是精神的存在,人不止是个体的存在,还是集体的存在,跟社会和自然息息相关。离开精神,好像房子没有主人,离开社会和自然,好像鱼儿离开水。重视精神,并不意味着放奔形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一个人依托父母来到世上,同时依靠父母的辛勤养育才能长大成人,不轻生,珍惜爱护我们的身体,是孝顺的一个真实体现。

天人相应,身体不是一副臭皮囊,跟社会和自然密切相关,修养的过程是实实在在修身的过程。我们的文明更强调集体主义,看到人生存背后更广阔的联系,没有家国,个人只是茫茫大海的一片孤舟,没有自然,个人只是浩瀚宇宙的一粒沙。重视集体,并不意味着抹杀个性,参赞天地,裁成万物,不为一己之私,人可以让天地更和谐,让社会更美好,让自己更伟大。

西方文化则不然,了解环境,征服自然,根据自己的需要改造环境,运用不全面的知识利用自然,多少新发现新创造,开始认为是好事,往往几十年后发现是坏事,结果给地球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比如,东西方不同的饮食习惯对健康有着不同的影响。又如运动理念,中国人讲究“形神合一”和“形神兼养”,既“动以养形”又“静以养神”,达到外动内静、动静结合的效果。中国人讲究“安士敦乎仁,故能爱”,真正的爱从安士开始,土的含义很多,可以理解为效法大地厚德载物,也可以理解为故士,“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爱有层次,从可以做能够做的开始,爱我们的身体,身体是精神的居所,爱我们的家国,家国是生活的场所,爱我们的地球,地球是我们的生存的家园。对广阔天地的描述,传统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八卦九官,以《易经》为代表,一个是阴阳五行,以《内经》为代表。

根源都在自然造化,两个系统有联系也有区别,犹如两份不同的地图,功用有差别,描述的却是同一个地方,一般来说,八卦九宫的方向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阴阳五行的方向在探索自然和生命的奥秘。天地一体,五脏一致,人在天地之间,活在气交当中,《内经》运用五运六气来描述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博大精深,天地人事无所不包。“五运六气”是天人之学的中医运用,研习中医的这把钥匙,中医各种学说基本建立在“五运六气”基础之上,《辅行诀》和《伤寒杂病论》这样的医家经典都可能建立在“五运六气”的基础之上。古人的说法,“不懂五运六气,捡遍方书何济”,对于习医的人来说,不懂五运六气和不会中医没有什么差别。

成无己说:“易教本乎五行八卦,儒教存乎三纲五常,医教要乎五运六气,其门三,其道一,则不知运气而求医无失者鲜矣。”一个中医不懂人与天地之间的联系不是一个标准的中医。一个好中医就是一间大医院,天人相应,万物理,援物比类,通过事事物物人人的共性来认识各种规律,有了这种广阔的视野,认识疾病往往不在人体上,通过外在时空环境的变化可以推知发病的原因,如春天发病,跟冬不藏精有关,跟当年气候有关,也跟心情的抒发有关,遣方用药上,针对木气过与不及,以酸泻之,以辛补之,综合考虑到整体平衡。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我们更加推崇同中求异、和而不同,万事万物都可以归类到一个系统去思考,全面长远地把握事物的发展,这是古人探寻天地规律的方式,跟西方喜欢区分和定义的习惯有非常大的差异。

有朋友一看到推祟中医,想当然认为我们否定西医,一看到提倡传统文化,想当然认为我们极端排外。非此即彼的二元倾向常常选择性忽视事物的另一面,我们的文明容纳百川,统分有度,我们强调的是根本,有这种根本我们可以兼容并包、学习吸收,在这种视野下,外来文明是我们文明的滋养,现代医学是中医视野下的补充,在某个层面的具体操作有利于人的健康。现实的情况,我们忘记了我们来自哪里,我们忘记了我们是谁,我们慢慢失去恢弘伟岸的文化传统,我们慢慢失去我们的文明根本,不会系统看问题,不会整体把握问题,强调自我,习惯从个人立场来盖全体。

阴阳学说是道家说法,是中国古代先贤提出的一种朴素的辨证唯物哲学思想。古代医学家借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各种现象,并用以指导总结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这就逐渐形成了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中医理论体系。所以阴阳学说乃是中医知识基本学,二者之间有分不开划不断的密切联系。

阴阳学说的中医应用具体表现

 

一、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是人体的阴阳关系由于某种因素之影响而失去相对的平衡协调,从而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到邪正两方面,正气与邪气,以及它们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关系,都可以用阴阳来予以概括说明。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中医生理学认为,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是阴阳两方面对立统一协调平衡的结果。人体的生理功能,一方面表现为机体防御邪气侵袭的整体卫外功能,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从机体的防御机制来说,阳在外,为保护人体内部组织器官的卫外机能;阴在内,则为阳的物质基础,并为阳不断地储备和提供能量补充。从脏腑功能活动来说,则五脏主藏精气为阴,六腑能消化、传导饮食水谷为阳。对于人体整体生理上的阴阳关系,则主要强调其协调和平衡。

三、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阴阳学说在阐释人体的组织结构时,认为人体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其组织结构可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部分,且又彼此相互联系,密切合作。首先,就人体的部位与结构来说,外为阳,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头为阳,足为阴;体表为阳,内脏为阴。应当指出,人体各部位、各组织结构、各脏器之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它们常根据一定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阴阳失调是病理变化的关键所在,故临床病证可概括为阴证、阳证两大类。所以,临床上对于疾病的诊察,亦可以根据阴阳变化的规律来加以分析和辨别。中医诊断学之望、闻、问、切四诊方法,首先当辨别阴阳。

五、指导临床治疗用药由于阴阳的偏盛偏衰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所以,调理阴阳,补偏救弊,使失调的阴阳关系恢复相对平衡,这就是中医治疗学的基本原则。由于病证不一,本质不同,故其治疗方法亦多种多样。中医临床根据协调阴阳的精神,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以及”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等众多的治疗方法。

中医所代表的不仅是神奇的医术,其中更蕴含着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所以要想学好中医并非朝夕可成之事,一定要脚踏实地,还须的有专业人士的从旁指导才行。

中医养生重视“精气神”,比如说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乃绝。”又说:“呼吸精气,独立守神。”

什么叫精?

“精”这个字,大家都会写,米字旁加-一个青。米字就是粮食,稻谷。那个青是代表声音,所以念“精”。这里的米实际上指的是精微的物质,也就是说人体有一种非常细微的物质, 这种物质就叫作 “精”。也就是构成 人体生命的精华,也就是构成人体形态、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黄帝内经》将精分为两类。一类是广义的, 只要是维持人的生命健康、生命活力的最基本的物质都叫作“精”,包括精、血、津液等。第二类是狭义的,更具体一些,主要是指肾精,特指主管人的生殖、生长发育的精微物质。一-般所说的精是指人体的真阴(又称元阴),不但具有生殖功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而且能够抵抗外界各种不良因素影响而免于疾病。因此阴精充盛不仅生长发育正常,而且抗病能力也强。

精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先天的,那是从父母亲那里遗传下来的,是秉受于父母的,它在整个生命活动中起到了“生命之根”的作用;一一个是后天的,也就是人出生以后吃的食物、喝的水,叫水谷精微,这是一种营养物质。 先天之精需要不断地有营养物质补充才能保证人的精不亏,才能发挥其功能,才能维持人体生命活动,这种物质就是后天之精。此外,还有呼吸自然界的精气。这两个方面就形成了人的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是与生俱来的,所以道家又把它叫作“元精”,它是生命的本原性的精华;后天之精有人把它看成是在性交时所射出的精液,是不对的。精是非常重要的,有了精,才有形体。所以精气神三宝,最早又称为“形气神”,比如汉代初年《淮南子》这本书就是“形气神”三者并称的。一个人要健康、长寿,最关键的就是要养精,既要保住先天的肾精,又要调养后天的水谷之精。

什么是气?

“气”字,在我们中国人的话语当中,几乎是无处不在的。甚至可以说,中国人离开这个“气”字就说不成话了。比如说我们说一个人生气了,叫“怒气冲天”;高兴了叫“喜气洋洋”;如果萎靡不振,叫“泄气了”;如果精神抖擞,叫“神气十足”。中国人有一-句话叫“人活口气”,人就是有了这个“气”才活着的。“气” 字在《黄帝内经》当中,出现了3 000多次,是出现最多的一个词,整个(黄帝内经》都在讲气。

“气”字人人都在说,可是真正要把它搞清楚,要说出它具体是什么东西的确不容易。我们现在通行的说法是,气是维持我们生命的活力的一种精微的物质。 可是它和精这种精微的物质又不完全一样。精是能看得见的,基本上呈液体,而气是一种气态的东西,是看不见的。气既是维持人的生命活力的物质,又是人体各脏腑器官活动的能力,既是物质,又是功能,是能量,也是一种信息。

气的运行通道就是经络。虽然气是什么、 经络是什么,我们目前还说不清楚,但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我们可以通过修炼在身体上体会到、感觉到。人体的呼吸吐纳、水谷代谢、营养敷布、血液运行、津流濡润、抵御外邪等一切生命活动,都是通过气的作用来实现和维持的。

什么是神?

神是人身三宝、三大元素之一,在人体生命三宝中,神是最重要的,因为神可以统领精和气。什么是神?《 黄帝内经》有这样的论述:“故生之来谓之精; 两精相搏谓之神。”这是《灵枢.本神》中的一句名言。是说与生俱来的就是精,而阴精和阳精也就是父亲和母亲两精相结合了,就叫作“神”。这句话揭示了神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所以,神实际上是指先天之神,也就是来源于父亲和母亲的“元神”。我理解的这个“两精”还包括自然界天地游阳两种精气,只有各具例阳之质的两精相搏才能产生“元神”。

神和精、气是什么关系?

我们应该这么来看,精是生命最基础的一种物质,气是生命的能量信息,而神是生命活力的种表现。 精和气是神的基础,神是精和气的主宰。精和气在前,神在后。个人如果有了精、气那往往就有神了。这也就是我们老百姓经常讲的:“这个人很精神。”有了精就有了神。精满了以后气就足了,气足了以后神就旺了,这就叫“精满气足神旺”,“神采奕奕”就是一种精满气足的表现。

三宝当中究竟哪个更重要呢?当然是神最为重要。神来源于精,精来源于气,但是神可以统领精和气。当然反过来精和气如果不足,神当然也就不足。所以通过调精、调气,或者养精、养气可以养神。当然通过养神反过来也可以养精、养气。所以《黄帝内经》对于这个神字有着很多的描述,比如说一个医生的医术的高低,《黄帝内经》有这么一个评价, 说:“粗守形,上守神。”就是说粗浅的医生关注的是形的问题,而高明的医生守的是神、用的是神。

《黄帝内经》还强调给人治病时神同样也是起主导作用的,叫:“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如果得到神、恢复了神,人就能够昌盛,生命力就旺盛,病也就治好了;如果一-旦失去了神, 人也就了.所以说神是决定、主导一个人的生命活力的要素。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赞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